摘要: 〕明清历史演义作家编撰历史演义的思想动机,主要包括传播历史知识、教化民众、抒愤寄志及娱乐游戏等,它们往往以杂糅交结的状态呈现在不同作品中。只有把握了演义作家的这些创作思想动机,才可由此入手深入地探讨历史演义作家的创作实践及其艺术得失,从中汲取有益的艺术经验或教训。
中图分类号:
〔1〕修髯子. 三国志通俗演义序〔A〕. 〔2〕无名氏. 新刻续编三国志序〔A〕. 〔3〕孙楷第. 中国通俗小说提要〔A〕. 艺文志(三)〔C〕. 太原: 山西人民出版社, 1985. 199. 〔4〕郑振铎. 插图本中国文学史〔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2. 919. 〔5〕蛮.小说小话〔A〕. 黄霖,韩同文. 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上)〔C〕.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2. 265. 〔6〕齐东野人. 隋炀帝艳史凡例〔A〕. 丁锡根.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C〕.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953. 〔7〕陈继儒.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序〔A〕. 〔8〕袁宏道.东西汉通俗演义序〔A〕. 〔9〕蔡元放. 东周列国志序〔A〕. 丁锡根.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C〕.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867. 〔10〕姚元之. 竹叶亭杂记: 卷七〔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158. 〔11〕平步青. 霞外捃屑: 卷七〔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2. 559. 〔12〕章炳麟. 洪秀全演义序〔A〕.丁锡根. 中国历代小说序跋集〔C〕.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6. 1058. 〔13〕莱斯利· 怀特. 文化的科学〔M〕. 济南: 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8. 178. 〔14〕罗烨. 醉翁谈录〔M〕. 沈阳: 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 1. 〔15〕曾忄造.类说序〔A〕.类说〔C〕.文学古籍刊行社,1956.影印本. 〔16〕杨维桢. 说郛序〔A〕. 陶宗仪. 说郛〔C〕.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8. 〔17〕杨伯峻. 春秋左传注〔M〕. 北京: 中华书局,1981. 870. 〔18〕徐复观. 两汉思想史: 卷三《原史》〔M〕. 台北:学生书局, 1980. 220. 〔19〕黄佐.南雍志: 卷一〔M〕. 〔20〕明太祖实录: 卷二一〔M〕. 〔21〕〔22〕吴光,等. 王阳明全集〔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2. 117, 113. 〔23〕刘廷玑. 在园品题. 二十则〔A〕. 女仙外史卷首〔C〕. 济南: 齐鲁书社, 1985. 7. 〔24〕天生. 中国历代小说史论〔A〕. 黄霖, 韩同文. 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下) 〔M〕. 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 1985. 83. 〔25〕孙楷第. 戏曲小说书录解题〔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90. 98. 〔26〕阿英. 小说三谈〔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 14. 〔27〕李大年.唐书志传通俗演义序〔A〕. 〔28〕甄伟.西汉通俗演义序〔A〕. 〔29〕酉阳野史.新刻续编三国志引〔A〕. 〔30〕澹园主人.后三国石珠演义序〔A〕. 〔31〕吕熊.女仙外史跋〔A〕. |
[1] | 杜桂萍. 元明清杜甫题材的戏曲重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50-65. |
[2] | 纪德君. 明清小说家“以文为戏”摭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92-199. |
[3] | 赵国壮. 论中国糖业经济的“明清变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61-174. |
[4] | 王立. 明清灾害文学书写与御灾信仰的精神史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33-39. |
[5] | 方铁. 论元明清三朝的蛮夷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117-123. |
[6] | 赵克生. 童蒙教育与朱子学的下移——明清时期儿童的《小学》阅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132-142. |
[7] | . 明清时期天主教中国教区的“祭礼之争”——一种礼仪视角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46-151. |
[8] | . 明清小说中的“通书”与“祟书”——以《玉匣记》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80-183. |
[9] | 陈宝良. 明清易代与江南士大夫家族的衰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126-136. |
[10] | 刘卫英. 斗宝规则:明清小说宝物功能的范围与禁忌表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3): 180-182. |
[11] | 王绍欣. 明清僧尼社会形象的文化透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172-178. |
[12] | 刘正刚, 侯俊云. 明清女性职业的商业化倾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22-126. |
[13] | 张蕊青. 明清小说人文意识的发展演进[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6): 161-164. |
[14] | 丁贤勇. 明清灾害与民间信仰的形成--以江南市镇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2): 116-119. |
[15] | 王言锋. 明清短篇白话小说体制的演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2): 154-15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