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0 ›› Issue (3): 65-72.

• 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发展 • 上一篇    下一篇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研究方法新探

张立波   

  • 出版日期:2020-05-15 发布日期:2020-10-23
  • 作者简介:张立波,哲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872)。
  • 基金资助:
    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7ZDA03); 教育部人文社科规划基金项目(18YJA740011)

  • Online:2020-05-15 Published:2020-10-23

摘要: 恩格斯《英国工人阶级状况》一书系“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材料”而作,以往主要是从社会调查的角度阐发其研究方法及其意义。基于当今社会研究的参与观察法、材料征引法和田野笔记写作法,可以发现,恩格斯“根据亲身观察和可靠资料”研究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具有方法上的示范价值,《英国工人阶级状况》堪称参与式观察、材料综合运用和田野笔记写作等方面的先驱文本。由此,《英国工人阶级状况》有望纳入凝视的思想史中,展现新的文本景观。

关键词: 《英国工人阶级状况》, 参与式观察, 材料征引法, 田野笔记, 凝视

中图分类号: 

  • B0
〔1〕〔3〕〔7〕〔8〕 〔9〕〔10〕〔16〕〔17〕〔18〕〔19〕〔20〕〔21〕〔22〕〔23〕〔24〕〔25〕〔26〕〔28〕〔31〕〔33〕〔35〕〔36〕〔37〕〔38〕〔39〕〔40〕〔49〕《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57年,第273、278、306、307、565、273、389、337、348、353、425、364、404、406、407、407、453-454、307、587、296、359、366、332-333、382-383、413、335、303页.〔2〕〔6〕〔美〕丹尼·乔金森:《参与观察法》,张小山、尤筱红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2、61页.〔4〕〔5〕〔德〕海因里希·格姆科夫等:《恩格斯传》,易廷镇、侯焕良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75年,第62、62页.〔11〕〔12〕〔1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328、322-323、339页.〔14〕陈力丹:《恩格斯论证现代报刊起源的五因素》,《新闻界》2015年第19期.〔15〕赵哲:《马克思恩格斯报刊活动概述》,《青年时代》2015年第10期.〔27〕〔法〕朗格诺瓦·瑟诺博司:《史学原论》,余伟译,郑州:大象出版社,2010年,第65页.〔29〕〔美〕罗伯特·埃默森等:《如何做田野笔记》,符裕、何珉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12年,第2页.〔30〕〔32〕〔3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07、541、546页.〔4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527页.〔4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339页.〔43〕《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191页.〔44〕《毛泽东农村调查文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82年,第21页.〔45〕顾晓鸣:《我们的社会学是马克思主义社会调查研究的学科化》,《社会》1981年第1期.〔46〕〔德〕霍尔斯特·乌尔利希:《恩格斯的青年时代——对恩格斯在1842—1845年世界观的发展所作的历史传记性研究》,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0年,第115页.〔47〕于真:《社会调查研究学科化雏议》,《社会学研究》1987年第6期.〔48〕〔英〕约翰·厄里、乔纳斯·拉森:《游客的凝视》,黄宛瑜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16年,第2页.
[1]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2] 齐勇. 实践哲学古典理想的继承与超越: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39-46.
[3] 王洪波.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下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47-52.
[4] 何虎生, 闫书华.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研究评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53-58.
[5] 程广云. “公有私用”:马克思恩格斯社会所有权和社会所有制设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58-64.
[6] 魏传光. 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生产性”重构及其指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73-81.
[7] 袁祖社. 生命安全价值至上:现代公共性社会的生存难题——“新冠”疫情背后的人性与制度伦理考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5-11.
[8] 阎孟伟. 马克思共产主义思想的三个理论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0-45.
[9]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10] 刘贵祥. 科西克对实践概念三种变形的批判及创造性阐发——一种对《具体的辩证法》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53-60.
[11] 韩震. 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10.
[12] 王立. 生活的意义与道德的边界约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11.
[13] 王晓升. 自由也是强制——阿多诺对康德自由观点的批判及其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2-19.
[14] 李翔. 阿马蒂亚·森民主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20-27.
[15] 李永刚. 政治哲学视域中的人与共同体——论青年马克思对青年黑格尔派的批判与超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28-35.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