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0 ›› Issue (3): 73-81.

• 马克思主义及其当代发展 • 上一篇    下一篇

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生产性”重构及其指向

魏传光   

  • 出版日期:2020-05-15 发布日期:2020-10-23
  • 作者简介:魏传光,法学博士,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广东 广州 510632)。
  • 基金资助: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项目(GD17CMK01)

  • Online:2020-05-15 Published:2020-10-23

摘要: 政治经济学的根本问题究竟是财富生产还是财富分配?正义的核心是“生产性”还是“分配性”?马克思从生产的历史性和社会性分析入手,指出生产不是抽象的、永恒不变的自然规律,而是由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所决定的社会关系。由此,马克思开始了正义的“生产性”重构,把理解正义的重心从分配领域转向生产领域,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活动、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合理性前提和合目的性根据进行价值检审。马克思对正义的“生产性”重构对于我们走出自由主义分配正义的窠臼,彻底地批判资本主义财富增长的剥削性质以及资本主义生产的历史性、暂时性奠定了分配正义所无法企及的理论根基。

关键词: 马克思, 正义, 生产性, 生产正义, 分配正义

中图分类号: 

  • B0
〔1〕〔法〕托马斯·皮凯蒂:《21世纪资本论》,巴曙松等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4年,第16页.〔2〕〔法〕蒲鲁东:《贫困的哲学》第1卷,余叔通、王雪华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年,第28页.〔3〕〔4〕〔5〕〔7〕〔9〕〔10〕〔13〕〔14〕〔15〕〔16〕〔21〕〔24〕《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6、6、11、209、18、19、20、19、19、20页.〔6〕〔3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4-95、622页.〔8〕〔23〕〔33〕〔35〕〔42〕〔43〕《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26、178、186、256、566、432页.〔11〕〔12〕〔29〕〔31〕〔32〕〔36〕〔4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28、431、77、56、436、18、266页.〔17〕余文烈:《分析学派的马克思主义》,重庆:重庆出版社,1993年,191页.〔18〕〔3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6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12、44页.〔19〕〔英〕哈维:《资本的限度》,张寅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7年,第101页.〔20〕〔美〕雷斯尼克、沃尔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起点》,王虎学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年,第234页.〔22〕〔26〕〔27〕〔40〕《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95、379、995、894页.〔25〕冯颜利:《基于生产方式批判的马克思正义思想》,《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9期.〔28〕〔日〕田上孝一:《马克思的分配正义论》,《国外理论动态》2008 年第 1 期.〔30〕〔法〕福柯:《权利的眼晴:福柯访谈录》,严锋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37-38页.〔34〕〔加〕莫伊舍·普殊同:《时间、劳动与社会统治:马克思的批判理论再阐释》,康凌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9年,358页.〔3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0页.〔44〕《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第183页.
[1] 高景柱. 论爱国主义与公民美德之间的关联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20-28.
[2] 陈高华. 积极生活与劳动辩证法——论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误解及其方法论根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29-35.
[3] 王兴赛. 古典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变奏——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36-43.
[4] 沈湘平. 讨论权力与权利问题需要重视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5-11.
[5]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6] 刘学敏. 修复性正义在少年司法中的运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86-97.
[7] 杨连生, 刘海燕. 马克思的择业观对青年新时代择业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54-158.
[8]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9]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10] 齐勇. 实践哲学古典理想的继承与超越: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39-46.
[11] 王洪波.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下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47-52.
[12]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13]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14] 韩震. 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10.
[15] 欧阳谦. 从“自我”到“他者”的伦理现象学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74-8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