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0 ›› Issue (3): 90-95.

• 美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王国维的美育思想及其境界诉求

郑伟   

  • 出版日期:2020-05-15 发布日期:2020-10-23
  • 作者简介:郑伟,文学博士,山西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山西 太原 030006)。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7CZW001)

  • Online:2020-05-15 Published:2020-10-23

摘要: 王国维的境界说是其美育视野下重新规划古典文学价值的一部分,“真理之不隔”即是境界。这个境界联系着世界真相与人生真谛两重真理层次,前者在认识论上启发世人“希求解脱之勇气”,后者在伦理意义上昭示着生命的超越和自由。从认识论走向伦理学,这是王国维的境界说通向美育之途的关键。同时,由于受到本体论思维的影响,境界说超越了文学经验层面的内涵,指向了真理的存在方式问题。境界说是由中国问题意识建构的生命学问,也是基于真理的自性诉求而来的艺术哲学,并非单纯的文学论域和认识论美学范畴。

关键词: 美育, 境界, 真理, 人格, 解脱

中图分类号: 

  • B83
〔1〕〔10〕王国维:《论哲学家与美术家之天职》,《王国维全集》第1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33、131页.〔2〕〔28〕戚真赫:《“探其本”与“第一义”:王国维美学之本及其现代性转型研究》,《文史哲》2007年第6期.〔3〕伍丹、杨经建:《境界与栖居:王国维境界说的存在论属性》,《中国文化研究》2016春之卷.〔4〕王国维:《静安文集续编·自序》,《王国维全集》第14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19-120页.〔5〕姚文放:《王国维的美育四解及其学术意义》,《文艺理论研究》2010年第6期.〔6〕〔57〕王国维:《古雅在美学上之位置》,《王国维全集》第14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06、107页.〔7〕〔9〕〔22〕〔53〕〔55〕〔56〕王国维:《红楼梦评论》,《王国维全集》第1卷, 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56、76、72、70、63、70页.〔8〕 王国维:《王国维遗书》第3册,上海:上海古籍书店,1983年,第649页.〔11〕〔12〕〔15〕〔16〕〔25〕〔35〕王国维:《文学小言》,《王国维全集》第14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94、94、92、92、92、92页.〔13〕王国维:《人间嗜好之研究》,《王国维全集》第14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15页.〔14〕〔17〕〔18〕王国维:《论教育之宗旨》,《王国维全集》第14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1、10、11页.〔19〕〔20〕〔21〕〔24〕王国维:《去毒篇》,《王国维全集》第14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63-64、66、63、66页.〔23〕〔34〕〔40〕王国维:《叔本华之哲学及其教育学说》,《王国维全集》第1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0、39、41页.〔26〕〔27〕〔30〕〔31〕〔32〕〔33〕〔36〕〔37〕〔38〕〔39〕〔41〕 〔42〕〔43〕〔47〕〔48〕〔49〕〔58〕〔60〕 王国维:《人间词话》,《王国维全集》第1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61、463、462、462、467、471、462、466、477、470、472、476、487、475、15 470、474、461、461页.〔29〕王国维:《清真先生遗事》,《王国维全集》第2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24页.〔44〕王国维:《宋元戏剧史》,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年,第98页.〔45〕〔46〕〔50〕王国维:《人间词话手稿》,《王国维全集》第1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515、522、527页.〔51〕佛雏:《“合乎自然”与“邻于理想”试解》,《古代文学理论研究》第4辑,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第123页.〔52〕肖鹰:《天才的诗学革命——以王国维的诗人观为中心》,《中国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54〕王国维:《教育偶感四则》,《王国维全集》第1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438页.〔59〕王国维:《孔子之美育主义》,《王国维全集》第14卷,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7页.〔61〕罗钢:《意境说是德国美学的中国变体》,《南京大学学报》2011年第5期.
[1] 唐善林. 老子“自然论”美育思想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96-103.
[2] 蔡唱. 公序良俗在个人信息保护中的运用——兼论《民法典人格权编》(草案)对个人信息的规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67-71.
[3] 冷传莉. 人格物上的权利冲突及其司法化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72-79.
[4] 杨光. 微时代的美育问题及其当代转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201-208.
[5] 杜卫. 论美育的内在德育功能——当代中国美育基础理论问题研究之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48-58.
[6] 刘彥顺. 朱光潜美育思想中的审美时间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99-206.
[7] 袁济喜. “赤子之心”与中国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87-194.
[8]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9] 潘立勇. 休闲审美哲学的儒家话语及其体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4): 169-175.
[10] 刘晓波. 节奏与和谐:怀特海的审美教育思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171-174.
[11] 朱军. 晚清儒学与近代文学的乌托邦想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211-213.
[12] . 黑格尔、分析哲学和形而上学的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6-21.
[13] . 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说对于康德的接受与改造[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67-169.
[14] 张晶. 社会美育与大众传媒的艺术性要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201-206.
[15] 邓寒梅. 伦理视角下中国当代文学的艾滋病叙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219-22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