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0 ›› Issue (4): 39-46.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上一篇    下一篇

实践哲学古典理想的继承与超越: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

齐勇   

  • 出版日期:2020-07-15 发布日期:2020-10-26
  • 作者简介:齐勇,哲学博士,哈尔滨工程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150001)。
  • 基金资助:
    黑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9ZXB015)

  • Online:2020-07-15 Published:2020-10-26

摘要: 亚里士多德为实践哲学确立了三个美好的理想:个人幸福的实现、城邦共同的善的实现、个人的善与共同的善的统一。同时也提出了实践哲学的三个核心问题:什么是良善的生活或者良善的生活如何可能?理想的社会秩序如何可能?如何使个人的良善生活与理想的社会秩序达到统一?实践哲学的古典理想包含两个统一:一方面,在层次上分为事实理想和价值理想的统一,即人的需要满足和人的自由幸福;另一方面,又可以从主体方面分为个体理想与社会(类)理想的统一。但后世对实践理解的片面必然导致实践哲学理想的失落。马克思从劳动实践出发考察类的历史,确立了劳动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对实践哲学的古典理想加以批判继承,为其内涵赋予革命性变革,既将仅能达到“政治解放”层次的价值理想推至“人类解放”,实现事实与价值的统一,又使个体理想与类的理想达到真正的统一。

关键词: 实践哲学, 古典理想, 亚里士多德, 马克思, 继承与超越

中图分类号: 

  • B0

〔1〕〔德〕于尔根·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曹卫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11年,第376页.
〔2〕〔15〕〔16〕〔18〕 〔20〕〔21〕〔22〕〔23〕〔25〕〔26〕〔2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207、357、398、390、388、348、346、348、349-350、350、395页.
〔3〕〔4〕〔5〕〔7〕〔8〕〔9〕〔10〕〔11〕〔12〕〔13〕〔14〕〔17〕〔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尼各马可伦理学》,廖申白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7、177、278、279、253、227、245、288、245、270、270、276页.
〔6〕苗力田主编:《亚里士多德全集》第9卷,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6页.
〔19〕〔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208页注释.
〔24〕〔德〕尤尔根·哈贝马斯:《理论与实践》,郭官义、李黎译,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年,第31页.
〔27〕〔28〕〔30〕〔31〕〔32〕〔33〕〔34〕《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46、147、147、56、57、422、422页.
[1] 陈高华. 积极生活与劳动辩证法——论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误解及其方法论根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29-35.
[2] 王兴赛. 古典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变奏——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36-43.
[3] 沈湘平. 讨论权力与权利问题需要重视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5-11.
[4]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5] 杨连生, 刘海燕. 马克思的择业观对青年新时代择业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54-158.
[6]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7]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8] 王洪波.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下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47-52.
[9]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10] 魏传光. 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生产性”重构及其指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73-81.
[11]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12] 韩震. 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10.
[13] 邓永波. 马克思分工理论与产业重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92-99.
[14] 袁祖社. 思想对于现实的守正逻辑辩证——基于马克思公共哲学的诠释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49-56.
[15] 罗骞. 西方马克思主义对我国哲学学科的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57-6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