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0 ›› Issue (4): 47-52.

• 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 • 上一篇    下一篇

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下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建构

王洪波   

  • 出版日期:2020-07-15 发布日期:2020-10-26
  • 作者简介:王洪波,哲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100048)。
  • 基金资助: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19YJA710036); 北京市教委社科计划一般项目(SM201710028007); 北京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重大项目(2018XZD05)

  • Online:2020-07-15 Published:2020-10-26

摘要: 公共性并非马克思哲学的显性话语,但对公共性的追求作为思想实质却一直贯穿在马克思的理论文本中。马克思公共性思想的出场逻辑为“人类社会—阶级斗争—现实自由”的理论进路。在历史唯物主义的公共性维度上,马克思的公共性思想表征为公共存在与公共意识(精神)的辩证统一。人的社会存在即为一种公共性存在,公共精神是公共存在的主体映现,体现为主体对公共生活、公共环境和公共服务等社会存在的公共性自觉。在当前重大疫情的背景下,通过强力法律规制、柔性教育引导和常态监督惩戒等国家和社会层面的主动施为,主体公共精神的当代中国建构才更具可能性与现实性。

关键词: 马克思, 公共性, 内在逻辑, 公共存在, 公共精神

中图分类号: 

  • B0

〔1〕〔10〕〔11〕〔1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02、536、525、501页.
〔2〕〔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年,第24、122页.
〔3〕〔4〕〔20〕《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61、56、59页.
〔5〕《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页.
〔7〕郭湛:《社会公共性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9页.
〔8〕《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4页.
〔9〕〔德〕阿伦特:《马克思与西方政治思想传统》,孙传钊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112页.
〔1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年,第739页.
〔14〕〔15〕〔16〕〔17〕〔18〕习近平:《全面提高依法防控依法治理能力健全国家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求是》2020年第5期.
〔19〕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4年5月5日,第2版.
〔21〕〔德〕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上海:学林出版社,1999年,第157页.
[1] 庄友刚. 全球化与区域化:当代城市发展的二重趋势与内在逻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3-19.
[2] 陈高华. 积极生活与劳动辩证法——论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误解及其方法论根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29-35.
[3] 王兴赛. 古典国家与现代国家的变奏——青年黑格尔与青年马克思的国家观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36-43.
[4] 沈湘平. 讨论权力与权利问题需要重视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5-11.
[5] 张福运. 抗战后期延安文艺工作者“下乡”运动再认识——社会革命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86-194.
[6] 杨连生, 刘海燕. 马克思的择业观对青年新时代择业的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54-158.
[7] 范玉刚. 彰显马克思主义文论当代性的三个维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5): 180-190.
[8]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9] 齐勇. 实践哲学古典理想的继承与超越:从亚里士多德到马克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39-46.
[10] 程美东. 从五四时代到新时代——现代中国的发展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29-38.
[11] 魏传光. 马克思关于正义的“生产性”重构及其指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73-81.
[12] 袁祖社. 生命安全价值至上:现代公共性社会的生存难题——“新冠”疫情背后的人性与制度伦理考量[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5-11.
[13]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14] 韩震. 新中国70年哲学话语体系的生成与转换[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1): 5-10.
[15] 邓永波. 马克思分工理论与产业重构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92-9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