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9 ›› Issue (6): 85-91.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当代中国 • 上一篇    下一篇

《资本论》与马克思的技术批判

付文军   

  • 出版日期:2019-12-31 发布日期:2020-10-30
  • 作者简介:付文军,法学博士,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浙江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中心研究员(浙江 杭州 310028)。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9CKS001);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8YJC710012)

  • Online:2019-12-31 Published:2020-10-30

摘要: 《资本论》是马克思在大工业时代背景之下的理论创造。在政治经济学批判的语境中,马克思向世人展示了作为资本增殖手段的技术和作为阶级斗争武器的技术。同时,马克思还确证了资本和技术共谋的运作机制,在资本和技术的互渗与互制中造就了“物的世界的增值”与“人的世界的贬值”的尴尬情形。在此基础上,马克思开启了他的技术批判程式。马克思准确抓住了“资本主义应用”是导致技术滥用和技术崇拜的根由,并对其展开了实质性的批判,只有善用技术,方能助力“自由王国”的达至。

关键词: 《资本论》, 资本逻辑, 唯物史观, 技术批判

中图分类号: 

  • A811

〔1〕〔2〕〔17〕〔39〕〔40〕〔41〕〔45〕大卫·哈维:《马克思与〈资本论〉》,周大昕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年,第167、167、182、168、185、185、194页.
〔3〕〔7〕罗斯·阿比奈特:《现代性之后的马克思主义——政治、技术与社会变革》,王维先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79、80页.
〔4〕〔5〕〔6〕〔8〕〔9〕〔10〕〔11〕〔13〕〔14〕〔15〕〔16〕〔18〕〔19〕〔20〕〔28〕〔29〕〔32〕〔33〕〔34〕〔35〕〔36〕〔38〕〔42〕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43、611、269、451、427、444、444- 445、392、402、486、486、497、501、501、390、379、377、455、455、435、438、460、508页第243、611、269、451、427、444、444- 445、392、402、486、486、497、501、501、390、379、377、455、455、435、438、460、508页..
〔12〕马克思:《资本论》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04页.
〔21〕《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02页.
〔22〕《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668页.
〔23〕罗伯特·阿尔布瑞顿:《政治经济学中的辩证法与解构》,李彬彬译,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8年,第11页.
〔24〕〔25〕〔26〕《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56、356-357、359页.
〔27〕〔31〕〔37〕《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6、34、36页.
〔30〕《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267页.
〔43〕〔44〕马克思:《资本论》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929、929页.
[1] 段忠桥. 政治哲学、马克思政治哲学与唯物史观——与吴晓明教授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28-38.
[2] 孙民. 唯物史观视阈中的文化自信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46-51.
[3]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30.
[4] 张云飞. 生态危机:资本主义总体危机的表现和表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9-24.
[5] 何小勇. 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与中国新现代性的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98-103.
[6] 王庆丰. 欲望形而上学批判——《资本论》的形上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5-11.
[7] 刘亚军. 文化创意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60-65.
[8] 孙亮. 在“哲学与现实”之间重审价值虚无主义的困境——对虚无主义阐释的形而上学路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5): 29-33.
[9] 王林平, 高云涌. 作为主体的劳动时间——《资本论》及其手稿时间观的存在论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1-16.
[10] 马建青. 苦难意识与马克思历史观的历史目的之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54-56.
[11] 马俊领, 刘卓红. 重构唯物史观的两种学统及其张力———以哈贝马斯和埃尔斯特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8-11.
[12] 郗戈. 从资本逻辑看现代性逻辑的生成与发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29-32.
[13] 倪娜. 福山历史终结论的困境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13-15.
[14] 王京跃. 马克思生产效率观的伦理旨趣[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5): 27-30.
[15] 安维复. 唯物史观的“修辞学转向”:从技术决定到社会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5): 23-3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