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1 ›› Issue (2): 40-48.

• 艺术哲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潘诺夫斯基透视理论的认知价值——基于符号形式解读

曹 晖   

  1. 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
  • 发布日期:2021-07-15
  • 作者简介:曹晖,哲学博士,黑龙江大学哲学学院教授,文化哲学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80)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0BZX126)

  • Published:2021-07-15

摘要: 在卡西尔符号理论的影响下,潘诺夫斯基将透视作为一种符号形式,探讨了从古代社会到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认知随空间观和世界观的变化所发生的改变,以及艺术的知觉形式和表现形态与特定时代的哲学观所发生的密切关联,这集中体现在他的《作为符号形式的透视》中。潘诺夫斯基吸收了卡西尔符号形式的结构范式和功能性特征,并通过对德语国家形式理论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将空间感、世界观、艺术、视觉、功能和现代性等一系列主题统摄到透视之中,建构出一种连续体,从而显示出蓬勃的生命力和深刻的理论性,这些都对艺术史、美学、图像学以及后来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透视的探讨不仅指向视觉艺术的空间认知,更指向在认知背后的人类精神和哲学倾向。

关键词: 透视;视觉;符号形式;空间观;世界观

中图分类号: 

  • J0
[1] 王峰. 齐马蓝、布里洛盒子与人类主义艺术的破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170-178.
[2] . “天门”下的忧思——艺术学门的新挑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54-158.
[3] 王小岩. 艺术与人类解放———评法兰克福学派的文艺美学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230-234.
[4] 曹砚黛. "艺术界"与"艺术惯例"论意义初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46-150.
[5] 王一川. 通向艺术素养学---改革开放30年艺术理论转向与新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51-154.
[6] 丁亚平. 改革开放30 年中国艺术学的应用性转向及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55-158.
[7] 郭必恒. 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艺术学”研究:困境与突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59-162.
[8] 宋生贵. 指向人的理想的生命形式---人类生存实践中艺术审美活动的内在机缘及当代命意[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63-166.
[9] 罗中起. 类活动:艺术生产理论的逻辑起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71-76.
[10] 贺丽. 当代艺术精神变迁及其文化意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3): 84-87.
[11] 姚文放. 诗必须适应它所属的世纪--西方古代到近代文学传统论的社会学倾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39-145.
[12] 马国柱, 林红霞. 道与美本体[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15-20.
[13] 文传泗. 艺术学理论的新视野与新方向——“第十届全国艺术学学会年会”会议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91-195.
[14] 陈伟, 倪君.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自主意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204-208.
[15] 贾明. 现代技术与艺术嬗变——兼论“艺术终结”[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209-213.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