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23 ›› Issue (6): 102-110.

• 数字法学研究 • 上一篇    

论个人信用信息的公共属性及其法律规制

冉克平   

  1. 武汉大学
  • 发布日期:2023-11-24
  • 作者简介:冉克平,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21AZD030)

  • Published:2023-11-24

摘要: 个人信用权是征信机构在债务履行风险层面对个人作出的专业性社会评价。在数字时代,个人信用权以个人信用信息为基础,个人信用信息的公共属性是其得以被传播和利用的正当性基础。市场化的征信系统依靠平台机构和算法使个人的交易情况、行为轨迹乃至社交状态等转化为信用信息,并通过自动化决策和分析形成个人信用评价的“数字身份”。个人信用信息的范围应当结合金融服务活动的目的,根据具体情形进行适当宽松的判断。个人信用权的侵害应当优先适用《个人信息保护法》,再适用《民法典》侵害名誉权的构成要件。个人信用评价降低的判断无须要求“社会公众公开性”,精神损害赔偿请求权也不以所受精神损害达到的严重程度为前提。

关键词: 个人信用信息;个人信用权;公共属性;平台机构;名誉权

中图分类号: 

  • D923
[1] 侯东德. 生物安全损害惩罚性赔偿制度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68-77.
[2] 陈兵.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个人信息保护的法治慎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23-32.
[3] 王利民,张国强. 中国民法现代化的传统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87-92.
[4] 马立钊. 连带与不真正连带关系辨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78-82.
[5] 徐海静,陈伯礼. 风险社会语境下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进路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83-87.
[6] 杨波. 数字时代录音制作者权利的法律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98-101.
[7] . 离婚救济法律制度的创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52-56.
[8] 龚赛红, 王青龙. 论侵权法上的过失及其判定标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94-98.
[9] 王灏. 计算机病毒与民事侵权责任———以普通法过失侵权法原则解读计算机病毒案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62-65.
[10] 杜甲华. 瑕疵股权转让合同效力之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84-88.
[11] 翟云岭, 曲天明, 吕海宁. 涉外合同强制性适用中国法规范的效力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92-94.
[12] 王利民, 于德江. 论科学发展观与中国民法价值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70-73.
[13] 赵刚. 减损规则的适用与违约损害赔偿计算[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111-114.
[14] 郑玉敏. 中国女性平等工作权立法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124-126.
[15] 黄立林. 共同侵权与非共同侵权辨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94-9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