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诗》无达诂”是汉代经学思想中极具原创性的诠释学命题,然因其在后世文学批评中被逐渐替换为“诗无达诂”这一更具普泛意义的文学阐释命题,其经学诠释的“原初意义”遂为文学阐释的“后起之义”所遮蔽。而在中国经学与西方古典学、释经学的绮错比观中,不仅“《诗》无达诂”的经学语境会以一种再解释的形式被“还原”,且“诂”“训”与“exegesis”亦能在比较视域中参互成文、合而见义。再借之以耶尔姆斯列夫的语言符号系统,“《诗》无达诂”所内蕴的双重诠释学意涵也得以向我们澄明绽露。
中图分类号:
[1] | 姜 哲. 论“《诗》无达诂”的经学诠释学内涵[J]. 社会科学辑刊, 2025, 0(218): 22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