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张忠军:《金融监管法论——以银行法为中心的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8年,第11页。<br />
〔2〕周子衡:《金融管制的确立及其变革》,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5年,第8页。<br />
〔3〕埃德蒙古德.胡塞尔:《现象学的观念》,倪梁康译,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6年,第28页。<br />
〔4〕肖世杰:《从吴英案看我国民间金融的监管困局与改革路径》,《政法论坛》2012年第6期。<br />
〔5〕路德维希.冯.米瑟:《自由与繁荣的国度》,韩光明等译,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1995年,第44页。<br />
〔6〕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1卷),邓正来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5页。<br />
〔7〕罗伯特.阿列克西:《法律论证理论》,舒国莹译,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第2页。<br />
〔8〕张希慧:《我国民间金融发展规范边界研究》,《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年第1期。<br />
〔9〕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8页。<br />
〔10〕Michel Foucault,Discipline and Punish,the Birth of the Prison,transl.by Alan Sheridan,Vintage Books(1978),p.222.<br />
〔11〕Montesquien,The Spirit of Laws Vol.I,trans by Thomas Nugent,Hafner Publishing Company(1966),p.150<br />
〔12〕高晋康:《民间金融法律化的界限与路径选择》,《中国法学》2008年第4期。<br />
〔13〕强世功:《文学中的法律:安提戈涅、窦娥和鲍思娅》,《法学研究》1996年第1期。<br />
〔14〕张建军等:《从民间借贷到民营金融:产业组织与交易规则》,《金融研究》2002年第10期。<br />
〔15〕蔡四平:《规范我国民间金融发展的路径选择》,《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1年第2期。<br />
〔16〕 〔美〕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上),蒋兆康等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出版社,1997年,第31页。<br />
〔17〕 Alf Ross,Law and Justice(Berkeley and Los Angeles,1959),p.274.<br />
〔18〕 罗尔斯:《正义论》,何怀宏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第3页。<br />
〔19〕罗纳德.德沃金:《至上的美德》,冯克利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第1页。<br />
〔20〕哈耶克:《法律、立法与自由》(第2—3卷),邓正来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0年,第99—102页。<br />
〔21〕赵园园:《对金融机构救助的反垄断法思考》,《财经科学》2011年第5期。<br />
〔22〕 理查德·A·波斯纳:《法律的经济分析》,蒋兆康译,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7年,第362页。<br />
〔23〕蔚小然:《民企融资难,金融资源分配不合理》,《投资者报》2013年5月27日。<br />
〔24〕任丽梅:《民营企业对GDP贡献率过半》,《中国改革报》2012年12月5日。<br />
〔25〕许玉燕:《金融资源分配不均日益突出:金融风险倒逼改革提速》,《经济参考报》2013年3月8日。<br />
〔26〕张曙光等:《民间金融扩张的内在机理、演进路径与未来趋势研究》,《金融研究》2007年第6期。<br />
〔27〕 Richard Grosuut,the Free Scientific Search of Franceois Geny,17 American Journal of Jurisprudence 14(1972),pp.415-416.<br />
〔28〕张文显:《二十世纪西方法哲学思想研究》,北京:法律出版社,1996年,第130页。<br />
〔29〕李建华:《罗尔斯正义理论拒斥功利主义的伦理反思》,《中南大学学报》(社科版)2011年第4期。<br />
〔30〕 E.博登海默:《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邓正来译,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295页。<br />
〔31〕亚里士多德:《形而上学》,吴寿彭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