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2): 198-204.

• 美学与人生建设 • 上一篇    下一篇

“西狩获麟”的三重叙事及其思想建构

王洪军   

  • 出版日期:2015-04-15 发布日期:2015-04-15
  • 作者简介:王洪军,文学博士,哈尔滨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黑龙江哈尔滨150025)。
  • 基金资助:
    2011年度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BZW032)。

  • Online:2015-04-15 Published:2015-04-15

摘要: 《春秋》绝笔于“西狩获麟”,探寻其中蕴含的微言大义便成为儒家士人的经学使命,从而依托孔子及“获麟”之传注建构了区别于传统儒学的价值体系,形成了服务于现实政治的新的儒学核心理论,这是秦汉儒家士人最重要的儒学贡献。“咏于《诗》,书于《春秋》”之后,麟的思想价值和文化意义不断附加,成为具有灵性的并和王权结下不解之缘的仁兽:“有王者则至,无王者则不至。”《春秋》三传,尤其是公羊家“素王”、“三统”、“三世”等方面的论述,确立了经学为汉代“大一统”政治服务的目的;谶纬“获麟”的政治结构,解决了汉代政权的合法性问题。而《春秋》“西狩获麟”讥讽鲁国所狩非时、违背周代礼制的本义几乎被全部掩盖,这也是经典阐释之于文学的表现。

关键词: 西狩获麟, 叙事, 思想, 建构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3〕〔7〕〔11〕李圃:《古文字诂林》第八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511-513、530、528、512页。
〔2〕〔19〕孔颖达等:《毛诗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92、283页。
〔4〕唐兰:《获白兕考》,燕京大学《史学年报》1932年第4期。
〔5〕邢昺等:《尔雅注疏》卷十,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651页。
〔6〕〔10〕〔12〕闻一多:《闻一多全集·〈诗经〉编上》第三册,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16、317、317页。
〔8〕贾公彦等:《仪礼注疏》卷四,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962页。
〔9〕〔23〕孔颖达等:《礼记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229、1628页。
〔13〕马银琴:《两周诗史》,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第257-273页。
〔14〕刘昫:《旧唐书·五行志》卷三十七,北京:中华书局,1975年,第1371页。
〔15〕〔41〕徐彦等:《公羊传注疏》,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2352、2334页。
〔16〕王小盾:《中国早期思想与符号研究——关于四神的起源及其体系形成》,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933页。
〔17〕〔24〕〔29〕〔32〕司马迁:《史记》,北京:中华书局,1982年,第457-458、3297、1943、1932页。
〔18〕〔34〕〔35〕〔36〕班固:《汉书》,北京:中华书局,1962年,第174、2509、2926、2925页。
〔20〕严可均:《全后汉文》卷七十四,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第749页。
〔21〕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卷下:《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70册,第15页。
〔22〕〔31〕〔37〕〔38〕〔39〕〔40〕〔42〕〔43〕安居香山、中村八璋:《纬书集成》,石家庄:河北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742、1076、992、854、1009、815、992、578页。
〔25〕〔33〕孔颖达等:《春秋左传正义》,北京:中华书局,1980年,第1698、1708页。
〔26〕阎若璩:《四书释地三续·胡氏曰一段》卷上,《四库全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3年,第210册,第439页。
〔27〕〔28〕苏舆:《春秋繁露义证》,北京:中华书局,1992年,第9-10、116页。
〔30〕孙瑴:《古微书》卷三十,上海:商务印书馆,1939年,第585页。
[1]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2]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3] 胡胜.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1-166.
[4] 章建文.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7-173.
[5]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6] 王颖. 论《老学庵笔记》的小说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8-212.
[7] 周淑婷. 金圣叹“奇绝”审美范式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8-221.
[8] 李建国.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02-217.
[9] 祁志祥. 清代词论的“尊体”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44-153.
[10] 赵毓龙,胡胜. 因循与重构:《昇平宝筏》对西游故事的改造——以“黄袍郎”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4-158.
[11] 郭世轩. 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9-162.
[12] 丁建定,任志强.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9-44.
[13] 殷学国. 鲧的变形:中国古代天灾救济叙事观念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1-176.
[14] 胡建次. 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婉约与豪放之宗的消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7-181.
[15] 魏洪洲. 陈、白二氏《九宫谱》《十三调谱》考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9-19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