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2): 205-209.

• 美学与人生建设 • 上一篇    下一篇

伪满洲国文学书写中的妓女叙事——以《朦胧烟花巷》为个案研究

冯静   

  • 出版日期:2015-04-15 发布日期:2015-04-15
  • 作者简介:冯静,辽宁社会科学院文化传播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员(辽宁沈阳110031)。

  • Online:2015-04-15 Published:2015-04-15

摘要: 伪满洲国的文学书写展开了这个时代怪胎留给人们的历史遗存,这一时期独有的殖民性、奴性等政治属性更多地附加在文学作品中,民众的奴性和心灵反抗也在小说创作中交织错综着,作家们总能透过普通民众的日常生活、生老病死展现伪满洲国的史学观照。在《朦胧烟花巷》的结构叙事过程中,作者虞生本着史学观照的视角,将自己儿时的生活场景进行复现,再现了妓女这一底层群体在历史变迁中的命运,具有悲剧底色。

关键词: 伪满洲国书写, 妓女叙事, 《朦胧烟花巷》

中图分类号: 

  • I207.42

〔1〕 郭力、迟子建:《现代文明的伤怀者》,《文学界》2010年第1期。
〔2〕〔4〕子羽:《老北市的繁华,你根本想象不到》,《当代工人》2013年第24期。
〔3〕《北市场 老沈阳的杂巴地儿》,2014年8月7日,http://news.xinhuanet.com/house/sy/2014-08-07/c_1111979707.htm,2015年2月20日。
〔5〕〔12〕杨义:《中国叙事学》,北京:人民出版社,1997年,第210、129页。
〔6〕《苏联红军少将:日本投降后奉天城权力交接的乱局》,2008年10月13日,http://yhb43.blog.163.com/blog/static/2981017020089139486943/,2015年1月20日。
〔7〕〔8〕〔9〕〔10〕〔11〕〔13〕〔14〕〔15〕〔16〕〔17〕〔18〕〔19〕〔20〕〔21〕〔22〕〔23〕虞生、周冰冰:《朦胧烟花巷》,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1994年,第318、318、319、319、329、65、17-18、29、46、53、49、156、127、71、420、386页。
No related articles found!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