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6): 21-25.

• 形而上学的当代建构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思辨形而上学的实现方式

张宗艳   

  • 出版日期:2015-12-15 发布日期:2015-12-15
  • 作者简介:张宗艳,哲学博士,辽宁大学哲学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辽宁沈阳110036)。
  • 基金资助:
    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L12DZX012);辽宁经济社会发展立项课题(2015lslktzdian12)

  • Online:2015-12-15 Published:2015-12-15

摘要: 对对象的把握与人的认识机能相关。按照黑格尔关于人的认识功能的区分,把握形而上学对象主要有三种形式:直观形式、表象形式和概念形式。在三种形式中,根据内容和形式相统一的哲学原则,黑格尔认为概念形式是成就形而上学内容为真理形态的最佳形式。对黑格尔关于三种形式在艺术、宗教和哲学中的特点进行比较分析,说明它们在表达形上对象时的作用、特点以及优势与局限,可以揭示思辨形而上学的实现方式。

关键词: 艺术直观, 宗教表象, 哲学概念, 思辨形而上学

中图分类号: 

  • B516

〔1〕章士嵘等主编:《认识论辞典》,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1984年,第54页。
〔2〕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陈嘉映、王庆节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7年,第51页。
〔3〕〔4〕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下卷,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01、201页。
〔5〕〔13〕黑格尔:《美学》第1卷,朱光潜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131、133页。
〔6〕黑格尔:《精神现象学》上卷,贺麟、王玖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年,第24页。
〔7〕查尔斯·泰勒:《黑格尔》,张国清、朱进东译,南京:译林出版社,2002年,第724页。
〔8〕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0年,第225页。
〔9〕〔15〕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291、38页。
〔10〕赵林:《黑格尔的宗教哲学》,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72-173页。
〔11〕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1卷,贺麟、王太庆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9年,第63页。
〔12〕卡尔·洛维特:《从黑格尔到尼采》,李秋零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第49页。
〔14〕里夏德·克朗纳:《论康德与黑格尔》,关子尹译,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85页。
[1] 马新宇. 虚无之为主义——“虚无主义”概念使用模式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7-34.
[2] 毛林林. 从自我到社会——一种对主体间性思想的逆向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35-39.
[3] 保罗·赞瑞巴卡保罗·赞瑞巴卡(Paul,Zarembka). 摆脱黑格尔哲学影响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与普列汉诺夫、列宁之间的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5-13.
[4] . “资本主体性”批判——马克思现代性批判的本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5-20.
[5] . 哲学解释学与意义的不确定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26-30.
[6] . 价值观念与价值观念评价体系关系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37-40.
[7] 段忠桥. 正义、自由与私有财产——G.A.科恩对诺齐克“张伯伦论证”的再次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8-23.
[8] 孙丽姝. 艺术的生活化与生活的审美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209-211.
[9] 董晋骞. 费尔巴哈哲学:现代哲学的重要开端[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5-20.
[10] 张政文. 康德哲学与近代西方文化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4): 4-9.
[11] 李海峰. 论海德格尔的思维方式及其真理的生成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1): 16-22.
[12] [美]埃里克·S.尼尔森,(王佳鑫,李大强 译). 从高清海哲学理论创新谈起什么缺失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1-16.
[13] 李义天,张容南. 后形而上学时代的良善生活何以可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7-22.
[14] 梁玉水. 马克思的诗歌:重构马克思思想的一种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32-35.
[15] 丁宁. 论形而上学的传统理论内涵及其现时代重构的合理化途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30-3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