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万历三十一年的妖书案因涉及国本之争震动宫闱,谈及者无不为之色变,一时间人心惶惶。万历帝屡下旨意,要求严缉凶手。因为沈一贯等人借机诬陷打击异己,使得案情变得异常复杂,牵连不少无辜。顺天府生员皦生光因品行不端、曾造作妖诗招摇撞骗而被逮下诏狱,受尽严刑拷打,最终因有前科,在议狱缓死的条件下被迫认罪,旋即被凌迟处死。妖书案以皦生光受冤而死结案,一方面暂时结束了人人自危的混乱局面,另一方面也使门户之争愈演愈烈,党争在此后很长时间内成为明代政治的一大顽疾。
中图分类号:
〔1〕〔3〕〔4〕〔10〕〔12〕〔14〕〔16〕〔17〕〔18〕〔20〕〔22〕〔25〕〔26〕〔27〕〔28〕〔29〕〔30〕〔32〕〔35〕〔43〕《万历三十一年癸卯楚事妖书始末·妖书志略》,《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3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549、501、509、521、523、523、524、524、524、554、525、531、533-536、544、545、546、295-296、548、548、549页。 〔2〕〔11〕〔34〕〔37〕张廷玉等:《明史》卷305《宦官二》,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7814、7814、7814、7814页。 〔5〕《明神宗实录》卷390,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己卯,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甲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7363页。 〔6〕〔7〕〔9〕萧大亨:《刑部奏议》卷5《会审皦生光疏》,第52、53、17页,日本名古屋市蓬左文库藏。 〔8〕《明神宗实录》卷390,万历三十一年十一月庚辰,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7364页;沈一贯:《敬世草》卷14《看详皦生光诗稿揭帖》,《续修四库全书》第47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59页。 〔13〕《明神宗实录》卷391,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戊子,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7374-7375页。 〔15〕〔21〕〔31〕萧大亨:《刑部奏议》卷6《会审皦生光再疏》,第20、20-21、51页,日本名古屋市蓬左文库藏。 〔19〕〔23〕《万历三十一年癸卯楚事妖书始末·妖书志略》,《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3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525、531页。 〔24〕沈一贯:《敬世草》卷14《请宽讨贼引咎自陈疏》,《续修四库全书》第47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62页;《神宗实录》卷291,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甲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7380-7381页。 〔33〕〔36〕刘若愚:《酌中志》卷2《忧危竑议后纪第二》,《续修四库全书》第43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448、447-448页。 〔38〕〔39〕 萧大亨:《刑部奏议》卷6《皦生光招由疏》,第64-65、66页,日本名古屋市蓬左文库藏。 〔40〕沈一贯:《敬事草》卷15,《续修四库全书》第47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88页。 〔41〕萧大亨:《刑部奏议》卷6《皦生光招由疏》,第66页,日本名古屋市蓬左文库藏;《万历三十一年癸卯楚事妖书始末》妖书志略,《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3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549页。 〔42〕沈一贯:《敬事草》卷15,《续修四库全书》第47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88页。 〔44〕蔡东藩:《明史演义》第79回,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第421页。 〔45〕文秉:《先拨志始》卷上,《续修四库全书》第437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93页。 〔46〕夏允彝:《幸存录》卷下,《续修四库全书》第440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38页。 〔47〕张廷玉等:《明史》卷226《郭正域传》,北京:中华书局,1974年,第5947页。 〔48〕谷应泰:《明史纪事本末》卷67《争国本》,北京:中华书局,1977年,第1072页。 〔49〕沈一贯:《敬世草》卷14《请宽讨贼引咎自陈疏》,《续修四库全书》第479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年,第562页;《神宗实录》卷291,万历三十一年十二月甲午,台北:“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62年,第7380-7381页。 〔50〕方志远:《山人与晚明政局》,《中国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 〔51〕沈德符:《万历野获编补遗》卷3《刑部·癸卯妖书》,《四库禁毁书丛刊》史部第4册,北京:北京出版社,2000年,第659页。 〔52〕李逊之:《泰昌朝记事》,《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第12册,北京:书目文献出版社,1998年,第781-782页。 |
[1] | 吴大昕. 明代杂职官员出身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26-136. |
[2] | 李云泉. 朝贡与条约之间:近代东西方国际秩序的并存与兼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06-112. |
[3] | 赵轶峰. 世界大变迁与明清中国——对现代早期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再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43-152. |
[4] | 陈宝良. 明代中后期的官场生态与官场病的形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26-136. |
[5] | 叶锦花. 明代盐场制度变革与州县赋役调整——以福建同安县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37-144. |
[6] | 庞乃明. 欧洲势力东渐与晚明学术流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45-153. |
[7] | 齐畅. 阁臣、宦官与万历朝国本之争——以京师《东岳庙碑记》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16-120. |
[8] | 展龙. 明代廪生释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37-147. |
[9] | 叶锦花. 明代灶户宗族生计变革与祖先故事演变——以石狮铺锦黄氏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40-151. |
[10] | . 刘基《郁离子》书名探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37-138. |
[11] | . 从银、力差的变迁看明代均徭法的演化路径——以浙江地区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08-109. |
[12] | . 明初磨勘司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20-128. |
[13] | . 张居正主政时期水利事业的管理与运营——以黄、淮、运和三吴水利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48-158. |
[14] | . 《明史》万稿与王稿类传的异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59-164. |
[15] | . 雅俗兼备:明代士大夫的生活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36-14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