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6): 218-221.

• 经济理论前沿及热点 • 上一篇    下一篇

金圣叹“奇绝”审美范式探究

周淑婷   

  • 出版日期:2015-12-15 发布日期:2015-12-15
  • 作者简介:周淑婷,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博士研究生(广西桂林541006),河池学院讲师(广西宜州546300)。

  • Online:2015-12-15 Published:2015-12-15

摘要: “奇”审美范式脱胎于雅正中和而又与其相对立,主要适用于传统诗文领域,构成对雅正中和审美范式的补充,由屈原首倡,刘勰在文学理论中阐发。金圣叹把“奇”审美范式应用于小说领域,追求“奇”而至于“奇绝”的极致美,在效果上追求惊讶、惊异。清亡后,社会政治、经济、技术条件改变,特别是进入信息化时代,“奇绝”成为占据社会主流地位的审美范式。与此同时,雅正中和审美范式也没有自我取消,而与“奇”共存,共同构成中华民族的审美心理结构,二者既共时性对立而又互相补充、渗透。

关键词: 金圣叹, 奇绝, 雅正, 审美范式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2〕钱钟书:《管锥篇》第一卷,北京:三联书店,2007年,第648页。
〔3〕赵毅衡:《符号学》,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82、279、283页。
〔4〕瓦尔特·本雅明:《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作品》,北京:中国城市出版社,2001年,第5-66页。
〔5〕袁宏道:《东西汉通俗演义·序》,朱一玄编、朱天吉校:《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上册,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12页。
〔6〕袁宏道:《听先生说水浒传》,朱一玄编、朱天吉校:《明清小说资料选编》上册,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2012年,第291页。
〔7〕罗贯中著、毛宗岗批评:《三国演义·读三国志法》,长沙:岳麓书社,2006年,第10页。
〔8〕苏轼:《苏东坡全集·与黄鲁直》(续集卷四),北京:中国书店出版社,1956年。
[1]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2]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3] 胡胜.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1-166.
[4] 章建文.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7-173.
[5]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6] 王颖. 论《老学庵笔记》的小说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8-212.
[7] 李建国.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02-217.
[8] 祁志祥. 清代词论的“尊体”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44-153.
[9] 赵毓龙,胡胜. 因循与重构:《昇平宝筏》对西游故事的改造——以“黄袍郎”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4-158.
[10] 郭世轩. 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9-162.
[11] 丁建定,任志强.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9-44.
[12] 殷学国. 鲧的变形:中国古代天灾救济叙事观念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1-176.
[13] 胡建次. 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婉约与豪放之宗的消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7-181.
[14] 魏洪洲. 陈、白二氏《九宫谱》《十三调谱》考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9-197.
[15] 王洪军. “西狩获麟”的三重叙事及其思想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98-20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