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5 ›› Issue (5): 218-226.

• 意象创构论讨论 • 上一篇    下一篇

东亚抗日反战文学视野中的东北沦陷时期文学

黄万华   

  • 出版日期:2015-10-15 发布日期:2015-10-15
  • 作者简介:黄万华,山东大学(威海)文化传播学院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山东 威海 264200)。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14ZDB081)

  • Online:2015-10-15 Published:2015-10-15

摘要: 东亚地区是二次大战的东方战场,其文化传统联系密切。近代以来,东亚现代性的展开有着历史的曲折;日本侵略战争的一再进行,是东亚现代性严重受挫的集中体现。东亚抗日反战文学有着殖民化环境中民族性文学创作的复杂性,也充分体现着20世纪的东亚现代精神和民族的文化自觉。从东亚抗日反战的历史视野中考察、研究“九一八”国难文学,要从日本殖民统治下的在地写作去充分揭示民族性的复杂内涵,从东亚各国的现代转型与抵抗侵略、反对霸权的大背景上去深入研究日本殖民统治下东北文学的丰富内涵,包括殖民化环境中的女性意识、左翼阶级意识等新文学意识的表达,“大东亚战争”文化政策压力下的民族乡土文学创作,东亚文人交流中民族文化本位的坚守等。

关键词: “九一八”国难文学, 东亚, 东北沦陷时期文学, 民族性

中图分类号: 

  • I207

〔1〕〔17〕范泉:《论朝鲜作家》,《新文学》1946年1卷2期。
〔2〕亨斌:《朝鲜现代文坛的简略介绍》,《现代文艺》(上海)创刊号(1931年4月1日)。
〔3〕绀弩:《八月的乡村》,《读书生活》1935年3卷1期。
〔4〕许俊雅:《关于胡风译作〈山灵——朝鲜台湾短篇集〉的几个问题》,《史料与阐释》2011卷合刊本,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年。
〔5〕金良守:《胡风与〈朝鲜台湾短篇集〉》,崔一译,原载《中国学报》(韩国中国学会)第47辑(2003年),金柄珉、李存光主编:《“中国现代文学与韩国”资料丛书(10)》,延边:延边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03页。
〔6〕鲁迅:《而已集·写在〈劳动问题〉之前》,《鲁迅全集》3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425页。
〔7〕鲁迅:《致日本友人增田涉》,林非主编:《鲁迅著作全集》5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280页。
〔8〕〔9〕〔12〕岸阳子:《论梅娘的短篇小说〈侨民〉》,郭伟译,《抗战文化研究》(第一辑),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59、147、148页。
〔10〕〔13〕王劲松、蒋承勇:《历史记忆与解殖叙事》,《文学评论》2010年第1期。
〔11〕满洲国史编刊行会编《满洲国史(上册)》:中国东北沦陷十四年史吉林编写组译,,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印刷厂,1990年,第544-545页。
〔14〕鲁迅:《无声的中国》,《鲁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5页。
〔15〕逄增玉:《黑土地文化与东北作家群》,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97,174-175页。
〔16〕周立波:《一九三六年的小说创作——丰饶的一年间》,《光明》1936年2卷2号。
〔18〕李文卿:《想象帝国——战争期间的台湾新文学》,台南:台湾文学馆,2012年,第166页。
〔19〕北河贤三编:《资料集 总力战的文化 大政翼赞会文化部的翼赞文化运动第一卷·大政翼赞会〈地方文化新建设的根本理念与当前的方策〉》,李文卿译,东京:大月书店,2000年,第6页。
〔20〕田啷:《满洲文学的诞生》,《艺文志》1943年1卷8期。
〔21〕上官筝:《揭起乡土文学之旗》,《华文每日》1943年11卷1期。
〔22〕上官筝:《再补充一点意见》,《中国公论》1943年9卷3期。
〔23〕张建隆:《生息于斯的“滚地郎”》,张文环:《台湾文学全集·张文环集》,台北:远景出版社,1991年,第259页。
〔24〕纪刚:《抗战时期东北地区的文学活动》,纪刚:《滚滚辽河》,台北:三民书局,1997年,第632页。
〔25〕〔27〕石军:《我与小说》,《艺文志》1943年1卷1期。
〔26〕青山草草:《向何处去》,《盛京时报》1942年9月30日。
〔28〕石军:《我与〈沃土〉》,《青年文化》1943年1卷4期。
〔29〕藤野菊治:《这一年》,《台湾文学》1943年3卷1期。黄英哲主编:《日治时期台湾文艺评论集·杂志篇·第四册》,台南:台湾文学馆筹备处,2006年,第30-31页。
〔30〕吉士同:《牛步化的前导者》,《文友》1944年第36期。
〔31〕刘平:《陶晶孙与“大东亚文学者大会”》,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第172页。
〔32〕张泉:《华北沦陷区文学研究:历史、现状及展望》,《北京社会科学》1999年第1期。
[1] 于景祥. 《文心雕龙》中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0-207.
[2] 冯昊. 论沦陷区文学中的颓废叙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27-233.
[3] 王彦龙. 陈云对东北解放区工人运动的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38-141.
[4] 朱志荣. 论《沧浪诗话》的诗歌语言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78-182.
[5] 冯静. 伪满洲国文学书写中的妓女叙事——以《朦胧烟花巷》为个案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205-209.
[6] 闫寒英. 功利与唯美:职场小说中职场与爱情的伦理冲撞[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91-194.
[7] . 闻一多与中国新诗同人诗家比较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80-186.
[8] . 从唐诗看浮云意象的佛禅意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97-200.
[9] . 同源而异派——古典戏曲理论对诗歌理论的“因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01-206.
[10] . 吕天成“当行”观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96-200.
[11] 祁志祥. 明清小说评点的艺术真实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5): 212-217.
[12] 徐子方. 明代北曲剧场兴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26-134.
[13] 姜桂华. 梁启超崇高美学思想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6): 166-169.
[14] 周兴陆. 窦、林、黄三部早期中国文学史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135-141.
[15] 吴小英. 欧阳修词审美特色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5): 163-16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张可云. 论老工业基地的内部“缺新”与外部“有新”——成因、适用理论与振兴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21 -29 .
[3] 卫兴华. 对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转化问题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 -14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陈忠. 城市社会的伦理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22 -30 .
[6]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7]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8]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 -56 .
[9] 邢雁欣. 从节俭与适度原则解析萨伊消费伦理思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57 -61 .
[10] 童敏. 个案工作发展的基本逻辑与中国本土化框架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2 -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