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自由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本内容,在中华文化传统中有着内在的端倪、根芽和基因。孔子的“为仁由己”主体性思想蕴含着弥足珍贵的自由价值。“由己”就是“由自”,就是自由。孔子的“为仁由己”思想所包含的自由主体、自由意志、自由并存思想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相契合。但同时,孔子的“为人由己”自由价值观与现代自由价值观相睽异。现代的外在消极自由只有同内在的积极自由相互补足,相互促进,才能成为整全健康理想的自由价值,这也正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追求的自由价值。
中图分类号:
〔1〕卢云昆编:《社会剧变与规范重建——严复文选》,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6年,第4页. 〔2〕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习近平谈治国理政》,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年,第169页. 〔3〕黑格尔:《小逻辑》,贺麟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年,第83页. 〔4〕〔8〕钱穆:《论语新解》,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第303、303页. 〔5〕基尔兹:《文化解释》,纳日碧力戈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60页. 〔6〕〔9〕狄百瑞:《中国的自由传统》,李弘祺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5、57页. 〔7〕朱熹:《四书集注》,长沙:岳麓书社,1987年,第191页. 〔10〕钱穆:《文化学大义》,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年,第171页. 〔11〕康德:《实践理性批判》,李秋零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23页. 〔12〕卢雪崑:《复兴孔子继往开来:你需要的哲学与思维训练》,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年,第51页. 〔13〕陈修斋、杨祖陶:《欧洲哲学史稿》,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3年,第458页. 〔14〕《余英时访谈录》,北京:中华书局,2012年,第109-110页. 〔15〕张世英:《觉醒的历程:中华精神现象学大纲》,北京:中华书局,2013年,第5-6页. 〔16〕〔17〕金观涛、刘青峰:《中国思想史十讲》上卷,北京:法律出版社,2015年,第17、17页. 〔18〕〔19〕辛华、任菁编:《内在超越之路——余英时新儒学论著辑要》,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2年,第9、9页. 〔20〕康德:《法的形而上学原理——权利的科学》,沈叔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1年,第40页. 〔21〕李泽厚:《论语今读》,北京:三联书店,2008年,第134页. 〔22〕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姚大力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年,第235页. 〔23〕林毓生:《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北京:三联书店,2011年,第325页. |
[1] | 孙小玫, 阮航. 《论语》中的"谦"及其现代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4-18. |
[2] | 夏国军. 孔子的“正名”说是政治伦理的,还是逻辑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30-3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