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租界存续的历史过程中,土地制度和实践层面的土地管理模式是租界制度体系的核心内容之一。从近代天津英租界的土地确权及契证管理程序来看,虽然英方最初在相当程度上尊重了中国土地管理当局天津县的管辖权限,希望采用从工部局到英驻津总领事馆再到天津县逐层上传后再逐级下达的手续,来保证界内土地管理的完善性和合法性,但实际效果并不理想。在1919年英租界各部分合并后的十余年间,界内土地契证依然纷繁复杂,土地交易特别是涉及华人的土地交易管理更难以规范化。自1920年代末期起,伴随着民族主义兴起与收回租界权益呼声的高涨,直隶交涉公署、河北交涉公署、天津特别市土地局和财政局在租界土地管理方面的维权意识和收权行动都有值得肯定的作为,通过与英方迂回交涉甚至激励性合作,逐步达到了以柔克刚的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
〔1〕〔3〕〔10〕〔28〕“Local Land Regulations of the British Concession of Tientsin and General Regulations for the Tientsin Consular District (Peking,26th November,1866),”Godfrey E.P.Hertslet,ed., 〔2〕〔6〕〔7〕〔8〕〔9〕《驻津英国工部局1918年章程暨修正条文》,天津市档案馆编:《天津英租界工部局史料选编》,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2012年,第105、104、104、104、87页. 〔4〕〔12〕《新议英拓租界章程》(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天津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1、10页. 〔5〕《大清国钦命一品衔直隶津海关道唐、大英国驻扎天津总领事官金会衔出示晓谕事》,《大公报》1903年1月16日,第1、2版. 〔11〕《英国租界现行规则》,天津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61页. 〔13〕 〔14〕《津海关道英领事为推广租界会衔告示》(光绪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五日),天津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18-20页. 〔15〕北京市档案馆编:《那桐日记(1890—1925)》下册,北京:新华出版社,2006年,第724页. 〔16〕《杨以德为英擅自发契征租事致函直隶交涉公署》(1922年12月28日)、《直隶交涉公署为请转饬英取消典租地亩事致英领事函及英署理总领事复直隶交涉公署函》(1923年2月26、28日)、《直隶交涉公署拒绝承认英工部局典租程曦地亩期限致英领事复函》(1923年3月8日),天津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5-28页. 〔17〕〔18〕〔20〕《直隶交涉公署为拟定华人买卖地亩征税办法呈省长公署及省长指令》(1926年5月11日),天津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2-53、53、53页. 〔19〕《直隶交涉公署为华人买卖房地缴纳印费办法事呈省长公署》(1926年2月1日),天津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2页. 〔21〕《交涉公署为英推广界换领新契事致各报馆函》(1926年7月6日),天津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29页. 〔22〕《河北交涉公署、英领署为英新增租界业户换契会衔布告》(1929年4月10日),天津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31-32页. 〔23〕〔24〕〔26〕《伪市财政局为恢复英租界税契旧制事呈市公署》(1938年3月18日),天津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6-57、54-55、55页. 〔25〕《伪市财政局为补发英工部局税契酬劳费呈伪市长及其指令》(1940年10月12日),天津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8-59页. 〔27〕《英工部局关于地亩过户税契通告》(1940年8月23日),天津档案馆、南开大学分校档案系编:《天津租界档案选编》,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年,第57-58页. 〔29〕《1903年英租界999年租契(Lease)》,天津市房地产产权市场管理处编:《天津历代房地产契证》,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91页. 〔30〕廖一中:《黎元洪部分房屋土地契约》,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资料编辑组编:《近代史资料》总第62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6年,第183-184页. 〔31〕《律师周衡代表天津中国银行、金城银行声明对于英租界香港路地亩持有产权启事》,《大公报》1932年12月15日,第7版. |
[1] | 张福运. “废科举”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兴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56-164. |
[2] | 曾业英. 蔡锷一篇鲜为人知的轶文及其价值——《〈中华民国宪法史案〉总序》作者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7-154. |
[3] | 李玉. 钮永建民众教育思想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5-162. |
[4] | 田涛. 李慈铭与晚清的天津书院教育——基于《越缦堂日记》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63-168. |
[5] | 陈雁. 由姊妹而同学:基督教与近代上海女学校、女学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7-144. |
[6] | 李永胜. 民国初年日美两国在华商标权之争--以19 15年凡士林商标侵权诉讼案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52-161. |
[7] | 魏文静. 近代江南迎神赛会的商业化运作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54-159. |
[8] | 张涛. 早期美国教育书籍中的孔子形象[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26-132. |
[9] | 陈高华. 政治与反政治——论阿伦特对霍布斯的理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1-26. |
[10] | 张华腾. 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1-127. |
[11] | 阎书钦. 武人与政治:吴佩孚驻湘期间的社会映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8-136. |
[12] | 焦润明. 近代以来东北地区极端天气气候事件成因述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56-162. |
[13] | . 美国早期对华传教舆论中的孔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17-124. |
[14] | . 清末十年新政改革与清朝的覆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58-163. |
[15] | . 北洋时期的“宣布共和南北统一纪念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137-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