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随着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数字化的地球村悄然演变成了数据化的云天下。数据化生存语境下,“事实早已不再是事实”,以事实为基础的知识大厦在虚拟世界非线性“相关”语境中轰然倒下。在这个知识爆炸、信息冗余、资讯超载的大数据时代,当代人生活在深不可测的数据海洋里,时时刻刻都面临着形形色色的知识危机。以微博微信中的莫言批评为例,大数据时代“微批评”的文化表征体现出如下特点:一是“网络事实”造成“微批评”准的无依的必然性;二是网络“微批评”之“合法冒犯”的合理性及其局限;三是“微批评”的价值颠覆与重建。面对“网络事实不再是事实”的事实,探讨“常识常理的常态批评”回归的可能性尤为重要而急迫。
中图分类号:
〔1〕戴维·温伯格:《知识的边界》,胡泳、高美译,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62页. 〔2〕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长沙:岳麓书社,1988年,第944页. 〔3〕帕特里奇:《狂欢史:从古希腊到二十世纪》,刘心勇、杨东霞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页. 〔4〕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99页. 〔5〕〔6〕曹宗国:《中国新闻为何错译莫言的hallucinatory realism?》,http://blog.ifeng.com/article/20802766.html,2012年10月25日. 〔7〕去伪存真:《屠呦呦和莫言获奖感言显示了人品的高尚和卑劣》,http://blog.sina.com.cn/s/blog_15289d5e0pc.html,2015年12月20日. 〔8〕向你一笑:《屠呦呦与莫言的十大异同》,http://blog.sina.com.cn/s/blog_559c8a6b0102w24g.html,2015年10月5日. 〔9〕莫言:《人一上网就变得厚颜无耻》,《晚报文萃》2015年第3期. 〔10〕“百度贴吧”http://tieba.baidu.com/p/3115726690,2014年6月20日. 〔11〕《毛泽东读文史古籍批语集》,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3年,第49页. |
[1] | 毛宣国.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65-176. |
[2] | 于雪棠.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77-185. |
[3] | 程勇. 论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86-192. |
[4] | 殷学国. 正名与正谊:"母题"观念的中西形态与方法衍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85-194. |
[5] | 张江. 文学理论的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77-183. |
[6] | 陈军. 自由哲学与文类规则:萨特文类观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84-189. |
[7] | 章辉. 论文艺与政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68-175. |
[8] | 高山奎.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7-32. |
[9] | 袁立国. 生产方式的正义:马克思正义论的存在论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3-38. |
[10] | 赵儒煜,阎国来. 产业脆弱性对欧债危机的作用机理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00-108. |
[11] | 祁志祥. 明代曲学中的本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71-177. |
[12] | . 文学理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诗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42-149. |
[13] | . “武器论”: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17-220. |
[14] | . 构建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新诠释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78-187. |
[15] | 高楠. 从命运神坛走下来的历史生存——就当下文学的工人生活写作而重读《共产党宣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92-19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