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1): 50-54.

• • 上一篇    下一篇

澳门学的学术可能性

郝雨凡   

  • 发布日期:2018-08-21
  • 作者简介:郝雨凡,1955年生,历史学博士,澳门大学社会科学及人文学院院长,教授, 博士生导师(中国 澳门);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兼职教授;美国科盖特大学政治学系终身教授。

  • Published:2018-08-21

摘要: 理想中的澳门学绝不应该是澳门研究的别称, 它已不再是研究领域与题材的框定, 不再是研究对象与话题的凸现, 而是有关澳门研究的一种学术的质的规定性的概括;理想中的澳门学强调的不应仅仅是特定的研究对象, 不是有关澳门研究所有内容的迭加与整合, 而应建构并提供独特而又内在逻辑体系的有关澳门的学理认知系统;理想的澳门学不仅仅揭示围绕着澳门及关于澳门的知识系统, 更须呈现澳门知识系统所展示的历史的、地域的文化特性和学术特性;理想的澳门学不应仅停留在有关澳门知识体系的特征性概括, 而应具有普泛性的概括, 从世界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广阔视野取其内涵的价值能量, 从而显现其学术辐射力。

关键词: 澳门学, 学科自觉, 知性, 学术范式

中图分类号: 

  • C03

〔1〕潘日明:《殊途同归:澳门的文化交融》,苏勤译,澳门:澳门文化司署出版,1992年,第135页.
〔2〕杨开荆:《岁月的见证:澳门文献资源》,《澳门史新编》第四册,澳门:澳门基金会出版,第1387-1426、1135-1156页.
〔3〕 〔9〕杨仁飞:《澳门民俗: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澳门史新编》第四册,澳门:澳门基金会出版,第1135-1156页.
〔4〕 Thomas 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pp. 176-191.
〔5〕 Margaret Masterman, “The Nature of a Paradigm,” Philosophical Review, LXXIII 1964, pp. 383-394.
〔6〕 〔7〕潘日明:《殊途同归:澳门的文化交融·序言》,苏勤译,澳门:澳门文化司署出版,1992年,第2、2页.
〔8〕林广志:《试论澳门学的概念、对象及其方法》,《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10〕卡布拉尔:《澳门族群的构成》,《文化杂志》中文版第20期.
〔11〕 亚洲电视新闻部资讯科:《解密五百年澳门》,香港:明报出版社,2009年,第49-50页.
[1] 李玉刚. IT企业知识管理的测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77-179.
[2] 李玉刚. IT企业知识管理的测度[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77-179.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王法周. 钱大昕的君道观及其意义世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65 -171 .
[3]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 -178 .
[4]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5] 王雨辰. 历史唯物主义的空间化与差异政治学的重构——哈维《希望的空间》的解放政治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31 -41 .
[6] 张勇. 公民个人信息刑法保护的碎片化与体系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86 -93 .
[7] 唐鑛,胡夏枫. 网约工的劳动权益保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09 -115 .
[8] 曾业英. 蔡锷一篇鲜为人知的轶文及其价值——《〈中华民国宪法史案〉总序》作者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7 -154 .
[9] 桓晓虹. 《文心雕龙》“申写郁滞”“吐纳文艺”论解——兼以古医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99 -206 .
[10]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