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理想中的澳门学绝不应该是澳门研究的别称, 它已不再是研究领域与题材的框定, 不再是研究对象与话题的凸现, 而是有关澳门研究的一种学术的质的规定性的概括;理想中的澳门学强调的不应仅仅是特定的研究对象, 不是有关澳门研究所有内容的迭加与整合, 而应建构并提供独特而又内在逻辑体系的有关澳门的学理认知系统;理想的澳门学不仅仅揭示围绕着澳门及关于澳门的知识系统, 更须呈现澳门知识系统所展示的历史的、地域的文化特性和学术特性;理想的澳门学不应仅停留在有关澳门知识体系的特征性概括, 而应具有普泛性的概括, 从世界和人类文明发展的广阔视野取其内涵的价值能量, 从而显现其学术辐射力。
中图分类号:
〔1〕潘日明:《殊途同归:澳门的文化交融》,苏勤译,澳门:澳门文化司署出版,1992年,第135页. 〔2〕杨开荆:《岁月的见证:澳门文献资源》,《澳门史新编》第四册,澳门:澳门基金会出版,第1387-1426、1135-1156页. 〔3〕 〔9〕杨仁飞:《澳门民俗:一幅绚丽多姿的画卷》,《澳门史新编》第四册,澳门:澳门基金会出版,第1135-1156页. 〔4〕 Thomas S. Kuhn, The Structure of Scientific Revolution,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6,pp. 176-191. 〔5〕 Margaret Masterman, “The Nature of a Paradigm,” 〔6〕 〔7〕潘日明:《殊途同归:澳门的文化交融·序言》,苏勤译,澳门:澳门文化司署出版,1992年,第2、2页. 〔8〕林广志:《试论澳门学的概念、对象及其方法》,《广东社会科学》2010年第6期. 〔10〕卡布拉尔:《澳门族群的构成》,《文化杂志》中文版第20期. 〔11〕 亚洲电视新闻部资讯科:《解密五百年澳门》,香港:明报出版社,2009年,第49-50页. |
[1] | 李玉刚. IT企业知识管理的测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1): 177-179. |
[2] | 李玉刚. IT企业知识管理的测度[J]. 社会科学辑刊, 0, (): 177-17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