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1): 47-49.

• • 上一篇    下一篇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文化特征研究

蔡丽娟, 张芳, 王亚丰   

  • 发布日期:2018-08-21
  • 作者简介:蔡丽娟,1964年生,辽东学院教授;张芳,1971年生,辽东学院副教授;王亚丰,1965年生,辽东学院教授(辽宁 丹东 118001)。
  • 基金资助: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082; 41171117); 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W2010160)

  • Published:2018-08-21

摘要: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的文化由土著文化移民文化、多民族杂糅文化和外域文化构成, 该地区的文化特征包括:文化人格的多重性、文化特质的包容性、文化视野的开阔性和文化品格的乐观性。研究这种区域文化特征, 州的经济合作, 特别是沿边口岸城市之间的合作及其内外腹地间文化交融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关键词: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 文化构成, 文化特征

中图分类号: 

  • G127

〔1〕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年,第78页.
〔2〕张佳生:《满族文化史》,沈阳:辽宁民族出版社,1999年,第136页.
〔3〕孙进己、魏国忠、蒋秀松:《东北民族史研究》,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4年,第213页.
〔4〕杨荣祥:《文化社会生态论》,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11年,第276页.
〔5〕张抗抗:《东北文化中的俄罗斯情结》,《作家》2003年第10期.
〔6〕邴正:《东北社会结构与文化的历史特征》,《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8年9月22日.
〔7〕黄松筠:《论东北地域文化的历史特征》,《吉林日报》2006年12月9日.
〔8〕逄增玉:《东北文化和文学现象分析》,《吉林社科讲坛》2007年6月24日.
[1] . 立法机制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扶贫开发博弈关系中的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79-81.
[2] 逄增玉. 文化大发展与东北振兴中的哲学社会科学人才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42-46.
[3] 关蓉晖. 诚信文化建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03-10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刘亚军. “一带一路”倡议下企业走出去的知识产权价值实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19 -125 .
[3] 庄友刚. 马克思主义城市观视域下的当代城市发展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2 -48 .
[4]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5] 秦博. 论明代文武臣僚间的权力庇佑——以俞大猷“谈兵”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48 -155 .
[6] 纪玉山. 探索智能经济发展新规律开拓当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6 -18 .
[7]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8] 王立. 应得和工资——应得作为分配正义原则的解释性运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07 -114 .
[9] [美]埃里克·S.尼尔森,(王佳鑫,李大强 译). 从高清海哲学理论创新谈起什么缺失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1 -16 .
[10] 卫知唤. 异质的正义体系:“基本善”与“可行能力”再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 -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