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1): 209-213.

• 美学与现代艺术观念 • 上一篇    下一篇

现代技术与艺术嬗变——兼论“艺术终结”

贾明   

  • 发布日期:2018-08-21
  • 作者简介:贾明,1955年生,文学博士,上海师范大学人文与传播学院副教授(上海 200234)。
  • 基金资助:
    上海市教委科研创新重点项目(11ZS129); 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2007BWY011)

  • Published:2018-08-21

摘要: 现代技术对艺术的渗透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艺术的特征, 在艺术领域中技术显得越来越重要, 成为艺术创新和发展的动力。艺术的发展总是和技术的进步联系在一起的, 现代技术非但没有束缚艺术的发展, 而且给了艺术表现以极大的自由。技术不仅使艺术走向大众, 帮助艺术实现了人类的想象和幻想, 而且已经内化在艺术的有机整体之中, 实现了技术向艺术的转化。因此艺术不会终结, 终结的只是某种艺术形态或者艺术的观念。

关键词: 现代技术, 艺术嬗变, 艺术终结

中图分类号: 

  • J01

〔1〕章国锋、钱满素:《世界文明通论——当代文明(上)》,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10年,第135页.
〔2〕E.舒尔曼:《科技文明与人类未来—— 在哲学深层的挑战》,北京: 东方出版社,1995年,第1页.
〔3〕贝尔纳·斯蒂格勒:《技术与时间:爱比米修斯的过失》,南京:译林出版社,2000年,第223页.
〔4〕王杰等:《艺术与审美的当代形态》,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2年,第122-123页.
〔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卷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年,第222页.
〔6〕泰勒·考恩:《商业文化礼赞》,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年,第4页.
〔7〕赵凤翔等:《电视艺术文化学》,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2002年,第13页.
〔8〕周毅:《传播文化的革命》,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2001年,第38页.
〔9〕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北京:三联书店,1989年,第150页.
〔10〕杜夫海纳:《审美经验现象学》,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1992年,第184、183页.
〔11〕张朝辉:《新媒介艺术的过去与现在》,《今日先锋》丛刊第11 期,天津: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1 年.
〔12〕李鸿明等:《论数字媒体技术与艺术美学的建构》,《科技信息》2011年第14期.
[1] 姚文放. 诗必须适应它所属的世纪--西方古代到近代文学传统论的社会学倾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39-145.
[2] 马国柱, 林红霞. 道与美本体[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15-20.
[3] 陈伟, 倪君.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自主意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204-208.
[4] 连颖. 作为一种风格的“真实”——以纪录片为中心对艺术真实的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214-218.
[5] 李景刚, 陈士部. 论中国山水绘画美学中的身体话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17-22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卢江. 跨越式过渡何以可能——从“恩格斯文本”到生产关系变革的重新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61 -66 .
[4] 贺书霞. 老龄群体社会服务资源获取的互助型路径选择——以无偿献血制度为借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98 -104 .
[5] 戴金平, 刘进财. 政府财政支出与区域经济增长非线性关系研究——基于中国省际面板的门槛检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57 -64 .
[6] 〔韩〕吴淳邦. 张赤山与《海国妙喻》辑录之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82 -189 .
[7]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8] 程娜.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理论创新"学术研讨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07 -208 .
[9] 魏义霞. 梁启超对康有为宗教思想的凸显及用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25 -30 .
[10]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