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表达着强烈的自主意识, 主要体现在对个体权利的追求、对个体义务的担当和对栖居环境的批判三个方面。这一自主意识源于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外来文化中先进观念的启发影响以及都市环境的孵化培育。早期都市流行歌曲中的自主意识是美学现代性的重要表征和组成部分。实践美学现代性不仅有历史意义, 而且有现实意义:有利于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培育;有利于民主与法制更趋完备的和谐社会的建构。
中图分类号:
〔1〕柏格森:《时间与自由意志》,吴士栋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58年,第112页. 〔2〕于语和、高梅:《中国近代前期的中西文化交流》,《历史教学》1998年第5期. 〔3〕约翰·费斯克:《理解大众文化》,王晓珏、宋伟杰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1年,第28页. 〔4〕中国科学院中国现代化研究中心编:《中国文化现代化的新探索》,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年,第57页. 〔5〕秦伯益:《现代化,不能没有文化现代化》,《民主与科学》2010年第5期. |
[1] | 姚文放. 诗必须适应它所属的世纪--西方古代到近代文学传统论的社会学倾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2): 139-145. |
[2] | 马国柱, 林红霞. 道与美本体[J]. 社会科学辑刊, 2001, 0(5): 15-20. |
[3] | 贾明. 现代技术与艺术嬗变——兼论“艺术终结”[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209-213. |
[4] | 连颖. 作为一种风格的“真实”——以纪录片为中心对艺术真实的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214-218. |
[5] | 李景刚, 陈士部. 论中国山水绘画美学中的身体话语[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3): 217-22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