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2 ›› Issue (1): 227-230.

• • 上一篇    下一篇

“魏晋风度”与求仙诗

赵玲玲   

  • 发布日期:2018-08-21
  • 作者简介:赵玲玲,1970年生,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文学院副教授(广东 广州 510630)。

  • Published:2018-08-21

摘要: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复杂的历史时期, 其文学样式对社会现实的反映比历史上任何一个时期都来得更彻底更全面。“魏晋风度”的形成和发展开创了中国文学史的诸多新局面, 其中求仙主题就是一个影响颇大的文学创作主题。就当时政治、社会局势来看, 求仙成为文人挣脱精神枷锁, 寻求心灵慰藉的重要途径。从疑仙到求仙, 文人经过了心灵的洗礼, 创作灵感更是与宗教紧密联系, 求仙主题的出现为后代隐逸主题和山水田园诗的出现和发展作了铺垫。

关键词: 魏晋文学, 道教, 求仙, 诗歌, 玄学

中图分类号: 

  • I206.2

〔1〕〔4〕〔5〕谢路军:《中国道教源流》,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年,第55、33、55页.
〔2〕陈鼓应:《老庄新论》,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年,第185页.
〔3〕李建中:《<庄子>的人格理想与魏晋文学的人格起点》,《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5期.
〔6〕〔8〕〔10〕郑训佐、李剑锋:《中国文学精神·魏晋南北朝卷》,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3年,第2、159、16页.
〔7〕詹石窗:《道教文学史》,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92年,第43页.
〔9〕卞孝萱、黄清泉:《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卷》,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641页.
〔11〕王国建:《世纪之交·中国古代文学研究问题聚焦》,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80页.
[1]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2] 王锺陵. 《庄子·大宗师》“真人三解”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8-160.
[3] 胡胜. 《西游记》与全真教关系辨说——以“车迟斗圣”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1-166.
[4] 章建文.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7-173.
[5]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6] 王颖. 论《老学庵笔记》的小说学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08-212.
[7] 周淑婷. 金圣叹“奇绝”审美范式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18-221.
[8] 李建国. 论陶渊明对太康繁缛文风的接受与疏离——兼论陶渊明的美学自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202-217.
[9] 祁志祥. 清代词论的“尊体”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44-153.
[10] 赵毓龙,胡胜. 因循与重构:《昇平宝筏》对西游故事的改造——以“黄袍郎”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4-158.
[11] 郭世轩. 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9-162.
[12] 丁建定,任志强. 基于模糊层次综合评估法的养老保险基金投资风险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9-44.
[13] 殷学国. 鲧的变形:中国古代天灾救济叙事观念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1-176.
[14] 胡建次. 清以降词集序跋对婉约与豪放之宗的消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77-181.
[15] 魏洪洲. 陈、白二氏《九宫谱》《十三调谱》考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89-19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孙巍, 王亚君. 中国服务业生产率的动态演化机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1 -59 .
[3]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4] 沈湘平.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价值的几点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5 -10 .
[5] 鲁绍臣. 马克思对黑格尔辩证法的"坚守"与"逃离"--从政治经济学批判的吸纳范畴谈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40 -44 .
[6]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7] . 建设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的理论视角与实践路径——评《打造世界级装备制造业基地——战略定位与发展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91 -200 .
[8] 郭世轩. 崇文·尚清·真美——钟嵘对陶渊明的评价及其影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59 -162 .
[9] 徐海静,陈伯礼. 风险社会语境下我国企业环境责任的进路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83 -87 .
[10] 江晓成. 清前期河工体制变革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18 -1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