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1): 153-160.

• 百年文学学术史案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凤风同字体现的中国思维特点与美学特色

张法   

  • 发布日期:2018-08-22
  • 作者简介:张法,浙江师范大学人文学院特聘教授(浙江 金华 321004);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 Published:2018-08-22

摘要: 甲骨文中的凤风同字,透出了上古时代中国型的思维特点和美学特色,这就是中国型的“和”的思想。这一特色不仅在凤风一字的各类字型中体现出来,还在与之相关的先秦文献中体现出来,也在上古时代的考古图像中体现出来。将三者关联进行思考,并与上古的思想演进相结合,中国型的思维特点和美学特色会得到更清晰的体现。

关键词: 凤风同字, 上古文化, 和的思想, 思维特质, 美学特色

中图分类号: 

  • B83

〔1〕〔2〕〔3〕〔4〕〔5〕〔6〕〔7〕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四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10-213、210-211、211、212、209、213、176-180页.
〔8〕〔10〕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三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第236、237页.
〔9〕陈世襄:《中国文学的抒情传统》,北京:三联书店,2015年,第115页.
〔11〕胡厚宣:《释殷代求年于四方和四方风的祭祀》,《复旦学报》1956年第1期.
〔12〕蔡英杰:《太阳循环与八角星纹和卍字符号》,《民族艺术研究》2005年第5期.
〔13〕陈声波:《八角星纹与东海岸文化传统》,《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版)2008年第6期.
〔14〕王克林:《“卍”图像符号源流考》,《文博》1995年第3期.
〔15〕余健:《卍及禹步考》,《东南大学学报》2002年第1期.
[1] 陈伟. 论中国现代美学形态的发展历程——以新古典美学形态为重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81-188.
[2] 祁志祥. 变与不变:朱光潜美学思想的历时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89-198.
[3] 汤拥华. 从“风景的发现”到“临照的美学”——“诗人宗白华”的另一种读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99-208.
[4] 张晶. “凡象,皆气也”——诗学意象观念与气论哲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9-186.
[5] 袁济喜. “赤子之心”与中国美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87-194.
[6] 李健. 天人合一:感物美学的哲学根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95-204.
[7] 张法. 灵-mana-spirit:原始艺术的文化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8-184.
[8] 魏义霞. 谭嗣同哲学研究亟待拓展的12个空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14-119.
[9] 刘旭光. 作为交感反思的"审美的观看"--对现象学"审美观看"理论的反思与推进[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77-187.
[10] 张云鹏. 审美态度与意向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88-197.
[11] 刘彦顺. 以"无时间性"消弭审美丰富性--论柏拉图美学思想中的时间性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98-206.
[12] 兰希秀. “微时代:生活、艺术与美学”学术讨论会综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22-224.
[13] 陶水平. 意象论与中国当代美学研究——以朱志荣意象创构论美学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60-167.
[14] 毛宣国. “意象”概念和以“意象”为核心的美的本体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68-175.
[15] 韩德民. 在与文化生活世界的连续性中定位“意象”的功能和属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176-18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朱从兵. 中国铁路史研究方法漫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4): 111 -115 .
[4] 包先康. 指标式治贫模式的理论探讨及其失灵困境应对[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53 -63 .
[5]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6] . 对中国比较文学教材观的反思——兼及王向远与夏景之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211 -214 .
[7] . 黄岩诉讼档案状词真实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94 -98 .
[8] . 中国重化工关键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评析——以辽宁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97 -101 .
[9] 张华腾. 北洋史研究的几个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1 -127 .
[10] 徐红菊. 英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于我国立法的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66 -7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