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4): 5-7.

• “学术风气与学术传统”笔谈 •    下一篇

学术环境的风气、传承与改造

吴福辉   

  • 发布日期:2018-08-24
  • 作者简介:吴福辉,河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河南 郑州 450006);中国现代文学馆研究员(北京 100029)。

  • Published:2018-08-24

摘要: 学术环境按其结构可以分出许多层次。首先是学术和学术自身的关系,核心是学者的人格心理,构成一定的学术气象。其次是学术与学术的外部层次,同政治社会、经济社会的各种盘结。学术环境如果用“风气”来标志,在进入现代文明历史阶段之后,大致可分作三种:一是为学问而学问的书卷气、学者气,二是与现实斗争紧密结合的问政、致用的风气,三是为个人名声和物质利益,视学术为敲门砖的商业气息。“三气”的不同搭配,相互的渗透,此消彼长,便造成现代学术环境的不同气象。返观“五四”学术与今日之学术,会发现这两个学术环境已经存在巨大的反差,它们之间的演变轨迹也可划出迂回曲折的学术路径。由“五四”学术上溯至离我们最近的古代,梁启超的《清代学术概述》对于今日的学术有着不可小视的借鉴作用。

关键词: 学术环境, 学术风气, 传承, 改造

中图分类号: 

  • I206

〔1〕〔2〕鲁迅:《未有天才之前》,《鲁迅全集》第1卷,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66-167、166页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166-167、166页.
〔3〕吴福辉:《新文化运动“反传统”谩议》,《群言》2015年第9期.
[1] 于景祥. 《文心雕龙》用典的成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93-199.
[2] 刘勇, 张悦. 从史料到史料学——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瓶颈与突破[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00-205.
[3] 宋文坛, 周景雷. 怎样“继往”?如何“开来”?——第四次文代会前后的历史处境与文学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06-212.
[4] 吕周聚. 论朦胧诗与九叶诗派的内在渊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22-31.
[5] 周晓风. 新诗的理想[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32-36.
[6] 曹金合. 莫言新时期以来带有先锋意识的小说结构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37-42.
[7] 李雁. 中国新时期乌托邦小说的类型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43-48.
[8] 于景祥. 王文濡的骈文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172-178.
[9] 黄念然. 论"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20.
[10] 黄万华. 国家认同和世界意识:东北抗日戏剧的新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62-169.
[11] 段从学. 大地,或者说愚昧的意义--论《生死场》的"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70-177.
[12] 黎保荣. 何 为 科 学--中国现代文学"科学"内涵及其演变新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95-202.
[13] 蔡长青. 人文情怀:林非学术与创作的共同指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203-206.
[14] 夏中义. 苏联模式与郭绍虞“学科变异”——对1959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思想史解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22-130.
[15] 刘锋杰. “文学的自觉”与“文以载道”的错位——从郭绍虞的相关研究说开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31-14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尹志超, 杨超. 夫妻相对收入与幸福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42 -50 .
[3]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 -21 .
[4]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5]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6] 约翰·罗默, 梁爽, 黄斐. 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和平等——耶鲁大学教授约翰·罗默访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5 -9 .
[7] 林怀艺. 论新时代中国多党合作制度话语体系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5 -11 .
[8] 陈定家. 新时代:文化自信与网络强国[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2 -21 .
[9] 吕周聚. 论朦胧诗与九叶诗派的内在渊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22 -31 .
[10] .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组合性均衡评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15 -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