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6 ›› Issue (4): 21-29.

•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当下中国 • 上一篇    下一篇

破坏性竞争、生产周期异质性与产能过剩的供给侧解释——以马克思的逻辑拓展“破坏性竞争”

刘刚   

  • 发布日期:2018-08-24
  • 作者简介:刘刚,经济学博士,曲阜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山东 日照 276826)。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12CJL031,13BJL004,14BKS010);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4YJC790030); 山东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3CJRJ02)

  • Published:2018-08-24

摘要: 关于经济运行的供给侧逻辑存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次的视角。克罗蒂和布伦纳的破坏性竞争理论从供给侧的微观视角解释产能过剩的形成与持续。拓展这一解释,需要借助于马克思再生产模型,引入供给侧逻辑的宏观视角。同时,探究产能过剩的发生机理和具体原因,需要在再生产图式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一个动态的过程论框架。借鉴马克思关于生产过剩的分析,引入部门间生产周期的异质性,可以把市场波动的常态化纳入利润平均化的生产价格模型,将破坏性竞争的理论视角拓展至部门之间与生产周期之外。同时,这个新框架的分析视角小于国民经济宏观范围和经济危机的长期跨度,能够为产能过剩的形成与持续提供一个更具一般性意义的中观视角。

关键词: 产能过剩, 供给侧, 破坏性竞争

中图分类号: 

  • F09

〔1〕〔2〕詹姆斯·克罗蒂:《为什么全球市场会遭受长期的产能过剩?——来自凯恩斯、熊彼特和马克思的视角》,向悦文译,《当代经济研究》2013年第1期;James R.Crotty,“Why There Is Chronic Excess Capacity,”Challenge,vol.45,no.6,(2002),pp.21-44.
〔3〕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650页.
〔4〕〔5〕Brenner,R.,The Economics of Global Turbulence,New York:Verso,2006,pp.29,38-39,26,35-36,29.
〔6〕钟春平、潘黎:《“产能过剩”的误区——产能利用率及产能过剩的进展、争议及现实判断》,《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3期.
〔7〕Bain,J.S.,Barriers to New Competition,Cambridg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62,p.30.
〔8〕Esposito,E.F.,L.Esposito,Excess Capacity and Market Structure,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vol.56,no.2(1974),pp.188-194.
〔9〕Hall,R.E.,Chronic Excess Ccapacity in U.S.Industry,NBER Working Paper,no.1973(1986).
〔10〕江源:《钢铁等行业产能利用评价》,《统计研究》2006年第12期;韩国高等:《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测度、波动及成因研究》,《经济研究》2011年 12期.
〔11〕胡乐明、刘刚:《再生产结构与资本主义经济周期的演化路径》,《经济学动态》2013年第11期.
〔12〕施蒂格勒著:《价格理论》,李青原等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2年,第1页.
〔13〕〔16〕〔18〕马克思:《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上下),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年,第861、957-958页.
〔14〕〔15〕曼德尔:《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卷),廉佩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4年,第366、367页.
〔17〕阿林·杨格:《报酬递增与经济进步》,贾根良译,《经济社会体制比较》1996年第2期.
[1] 苏敏华. 《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的被害人赔偿与补偿程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79-84.
[2] 王淑敏. "一带一路"的贸易便利化与海关知识产权保护的互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85-89.
[3] 房文翠. 司法责任制语境下的法律统一适用标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90-95.
[4] 李栋. 普通法"关系"的发展与历史解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02-108.
[5] 徐晓光. 西南地区少数民族民间法推动婚俗改革的实践--以侗族、苗族的碑文资料为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09-116.
[6] 徐爱国. 巫术入罪与去罪--一个法律史视角的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37-141.
[7] 郑全红. 民初女子财产继承权的变迁--以大理院判例为中心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42-149.
[8] 朱红林. 史与秦汉时期的决狱制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50-155.
[9] 霍存福. 宋代“鞫谳分司”:“听”“断”合一与分立的体制机制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22-31.
[10] 祖伟. 我国传统契约文书“恐后无凭”套语的证据实质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32-39.
[11] 王帅一. 明清社会生活中的具体关系:土地契约的多样性表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79-80.
[12] . 黄岩诉讼档案状词真实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94-98.
[13] 宇红. 论韦伯科层制理论及其在当代管理实践中的运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3): 183-186.
[14] 林祖华. 21世纪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发展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2): 55-59.
[15] 周德俊, 王柏林. 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当代解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2): 68-71.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林毅夫, 付才辉. 基于新结构经济学视角的吉林振兴发展研究——《吉林报告》分析思路、工具方法与政策方案[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6): 5 -16 .
[2] 党圣元. 新时期四十年中国文论反思:问 题 与 导 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5 -10 .
[3] 鲍国华. 作为方法的报刊--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小说转型研究的可能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67 -172 .
[4]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 -9 .
[5] 阎书钦. 武人与政治:吴佩孚驻湘期间的社会映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28 -136 .
[6] 刘进田. 孔子“为仁由己”思想与自由价值观之通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5 -7 .
[7] 臧峰宇. 犹太人问题与拜物教秘密的政治哲学探赜——《论犹太人问题》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2 -17 .
[8]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 -23 .
[9] 李彬彬. 社会平等及其实现的路径——重读《神圣家族》对埃德加尔和蒲鲁东的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24 -32 .
[10] 田毅鹏. 社会建设中的传统与现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33 -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