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支柱产业”概念源于赫希曼和罗斯托的发展经济学理论,这一理论在侧重考察工业化进程中产业演进的同时,却未将房地产业纳入研究对象,不加审视地沿用这一概念,则无益于探讨房地产业发展的理论定位。哈维的资本循环模型讨论了资本的初级循环与次级循环之间的关联,该模型将房地产业发展视作资本次级循环的组成部分,从而为考察房地产业发展的政治经济学含义预留了空间。在中国,建筑业和房地产业发展长期处于“支柱产业”导向之下,这些产业部门中的劳动就业制度同其他部门相比也有显著差异,由此构成了房地产业近年来快速发展,以致于在供给侧改革之下亟需去库存的制度成因。
中图分类号:
〔1〕新华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人民日报》2015年12月22日,第1版. 〔2〕林毅夫、巫和懋、邢亦青:《“潮涌现象”与产能过剩的形成机制》,《经济研究》2010年第10期. 〔3〕沈坤荣、钦晓双、孙成浩:《中国产能过剩的成因与测度》,《产业经济评论》2012年第4期. 〔4〕刘志彪、王建优:《制造业的产能过剩与产业升级战略》,《经济学家》2000年第1期. 〔5〕赫希曼:《经济发展战略》,潘照东、曹征海译,潘光威校,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1年,第58页. 〔6〕 〔8〕罗斯托:《经济增长的阶段:非共产党宣言》,郭熙保、王松茂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第39、21页. 〔7〕张小平:《建立有福建特色的支柱产业》,《福建论坛(经济社会版)》1984年第5期. 〔9〕王国军、刘水杏:《房地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效应研究》,《经济研究》2004年第8期. 〔10〕况伟大:《房地产业关联效应研究》,《中国城市经济》2006年第5期. 〔11〕闫永涛、冯长春、宋增文:《房地产业对国民经济带动作用新释——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分析》,《建筑经济》2007年第6期. 〔12〕夏明:《从投入产出数据看房地产发展对我国经济的影响》,《经济学动态》2009年第11期. 〔13〕许宪春、贾海、李皎等:《房地产经济对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作用研究》,《中国社会科学》2015年第1期. 〔14〕 〔15〕列斐伏尔:《空间与政治》(第二版),李春译,上海:上海世纪出版集团、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100、56-57页. 〔16〕〔17〕哈维:《巴黎城记》,黄煜文译,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23、135页. 〔18〕恩格斯:《论住宅问题》,《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8卷,中共中央编译局译,北京:人民出版社,1964年,第239页. 〔19〕〔20〕David Harvey,“The Urban Process under Capitalism:a Framework for Analysis,” 〔21〕巴兰、斯威齐:《垄断资本》,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系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77年,第136页. 〔22〕M.Gottdiener,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Urban Space,Austin,Texas: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1985,pp.98-100. 〔23〕孙鸣阳:《论城市职工住房分配和房租制度的改革》,《经济研究》1983年第7期. 〔24〕《邓小平同志关于建筑业和住宅问题的谈话》,《人民日报》1984年5月15日,第1版. 〔2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十四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册),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年,第311-324页. 〔26〕新华社:《国务院作出关于改革建筑业和基本建设管理体制若干问题的暂行规定》,《人民日报》1984年10月3日,第2版. 〔27〕王永海:《制止建筑工程非法转包行为》,《人民日报》1985年5月21日,第2版. 〔28〕潘毅、卢晖临、张慧鹏:《阶级的形成:建筑工地上的劳动控制与建筑工人的集体抗争》,《开放时代》2010年第5期. 〔2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建设部等部门关于调整住房供应结构稳定住房价格意见的通知》,《西藏政报》2006年第17期. 〔30〕新华社:《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人民日报》2008年12月11日,第2版;新华网:《国土资源部有关负责人就进一步加强房地产调控答记者问》,2010年9月27日,http://news.xinhuanet.com/2010-09/27/c_12613092.htm,2016年3月10日. |
[1] | 乔榛.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国有企业地位及功能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40-14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