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实现庭审实质化是“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重心和落脚点,其对刑事判决书罪刑说理的内容和方法具有积极影响;同时,充分与透彻的罪刑说理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倒逼庭审实质化。定罪说理是法官对从证据到事实再到结论的逻辑演绎过程的恰当诠释,其体现了法律解释的正当性、事实认定的正确性和结论形成的合理性。量刑说理是精细、明确量刑的全景展示,因此,刑事判决书需要具体描述量刑事实、情节及其与量刑结果的影响关系,评判量刑建议与意见,丰富量刑说理的内容,展现法官量刑心证形成的过程,体现量刑程序的正当性,彰显量刑理性与人文关怀。刑事判决书样式重构对于体现庭审实质化的审判模式和罪刑说理科学化的实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中图分类号:
〔1〕彼德·斯坦、约翰·香德:《西方社会的法律价值》,王献平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65年,第30页. 〔2〕凌斌:《法官如何说理:中国经验与普遍原理》,《中国法学》2015年第5期. 〔3〕薛振:《关于完善刑事判决书的思考》,《人民司法》1997年第12期. 〔4〕卡尔·拉伦茨:《法学方法论》,陈爱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61页. 〔5〕张明楷:《刑法学》,北京:法律出版社,2011年,第33页. 〔6〕张明楷:《实质解释论的再提倡》,《中国法学》2010年第4期. 〔7〕张明楷:《案件事实的认定方法》,《法学杂志》2016年第3期. 〔8〕王贵东:《德国刑事判决书说理方法之考察及其启示——以Ks1/59诉布拉奇刑事判决书为视角》,《法律适用》2010年第1期. 〔9〕陈兴良、周光权:《启蒙与创新:当代刑法学者的双重使命》,《法学家茶座》,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第62页. 〔10〕赵华军、潘晖:《判决书的风格和艺术——从美国最高法院大法官卡多佐看判决书的制作》,《中国审判》2011年第5期. 〔11〕考夫曼:《法律哲学》,刘幸义等译,北京:法律出版社,2004年,第120页. 〔12〕陈瑞华:《刑事诉讼的前沿问题》,北京:中国人民法学出版社,2013年,第328页. 〔13〕《严格程序·规范量刑·确保公正——最高人民法院刑三庭负责人答记者问》,《人民法院报》2009年6月1日,第2版. 〔14〕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1999年,第9页. 〔15〕龙宗智:《刑事判决应加强判决理由》,《现代法学》1999年第2期. 〔16〕陈朴生:《刑事诉讼法实务》,台北:海天印刷厂有限公司,1981年,第246页. |
[1] | . 刑事诉讼核心证据问题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72-74. |
[2] | 彭海青. 试论我国刑事诉讼程序体系之重构①[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55-59. |
[3] | 吴访非. 生产、销售伪劣产品罪的学理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59-6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