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C Number:
〔1〕〔20〕伍威·弗里克:《质性研究导引》,孙进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3、5-6页. 〔2〕王嘉毅:《定性研究及其在教育研究中的应用》,《西北师大学报》1995年第2期. 〔3〕马克·康斯特斯、张莉莉:《教育定性研究的概念和方法探讨》,《外国教育资料》1997年第3期. 〔4〕陈向明:《定性研究方法评介》,《教育研究与实验》1996年第3期. 〔5〕秦金亮:《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新趋向——质化研究方法述评》,《山西师大学报》2000年第3期. 〔6〕凌建勋、凌文辁、方俐洛:《深入理解质性研究》,《社会科学研究》2003年第1期. 〔7〕〔9〕陈向明:《“质的研究”中研究者如何进入研究现场》,《高等教育研究》1997年第4期. 〔8〕《中国大百科词典》编委会,《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第33页. 〔10〕〔17〕诺曼·K.邓津、伊冯娜·S.林肯:《定性研究:方法论基础(第1卷)》,风笑天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25页. 〔11〕罗伯特·C.波格丹等:《教育研究方法:定性研究的视角》(第4版),钟周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2页. 〔12〕〔25〕Punch,K., 〔13〕〔16〕〔28〕马修·迈尔斯、迈克尔·胡贝曼:《质性资料的分析:方法与实践》,张芬芬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8年,第8-9、10、2页. 〔14〕〔18〕〔19〕德尔伯特·C.米勒等:《研究设计与社会测量导引》(第6版),风笑天等译,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04年,第133、25、134页. 〔15〕陈向明:《质的研究方法与社会科学研究》,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第46页. 〔21〕科瑞恩·格莱斯:《质性研究方法导论(第4版)》,王中会等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2013年,第4-16页. 〔22〕〔30〕艾尔·巴比:《社会研究方法》(第8版),北京:华夏出版社,2000年,第353-390、354页. 〔23〕劳伦斯·纽曼:《社会研究方法:定性和定量的取向》,郝大海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459-556页. 〔24〕Bryman,A.,Social Research Method(Second edition), NY: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pp.266-416. 〔26〕Vander Stoep,S.W.,Johnston,D.D., 〔27〕Nachmias,C.F.,& Nachmias, D., 〔29〕大卫·马修、卡罗拉·D.苏登:《社会研究方法基础》,陆汉文译,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年,第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