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C Number:
〔1〕〔苏〕谢亚托卡列夫:《人类与宗教》,魏庆征编译,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9年,第207-208页. 〔2〕 涂尔干:《宗教生活的基本形式》,渠东、汲喆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年,第255-259页. 〔3〕〔9〕〔17〕〔18〕Wendy Doniger & others ed., 〔4〕〔加〕布鲁斯·G. 崔格尔:《理解早期文明:比较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第271-272页. 〔5〕王震中:《中国文明起源的比较研究》,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52页. 〔6〕〔美〕布赖恩·费根:《地球人:世界史前史导论》(第13版),方辉译,济南:山东画报社,2014年,第16页. 〔7〕〔美〕米尔哈·伊利亚德:《宗教思想史》,晏可佳等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年,第29-41页. 〔8〕David S. Noss, 〔10〕陶立璠:《傩文化刍议》,《贵州民族学院学报》1987年第2期. 〔11〕林河:《论傩文化与中华文明的起源》,《民族艺术》1993年第1期. 〔12〕曲六一、钱茀:《东方傩文化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2006年,第47页. 〔13〕林河:《傩史:中国傩文化概论》,台北:东大图书股份有限公司,1994年,第 68页. 〔14〕李圃主编:《古文字诂林》第十册,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第314页. 〔15〕 Wendy Doniger & others ed.,Encyclopedia of World Religions,Chicago: Encyclopædia Britannica,Inc. 2006, p.697;〔法〕马塞尔莫斯·昂利于贝尔:《巫相的一般理论:献祭的性质与功能》,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28-143页. 〔16〕吴小奕:《释古楚语词“灵”》,《民族语文》2005年第4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