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ocial Science Journal ›› 2011 ›› Issue (5): 70-74.
• Orginal Article • Previous Articles Next Articles
CLC Number:
〔1〕〔2〕〔4〕〔6〕陈瑞华:《刑事诉讼法学研究范式的反思》,《政法论坛》2005 年第3 期。 〔3〕陈瑞华:《程序性制裁理论》,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第1-2 页。 〔5〕陈瑞华:《刑事诉讼的中国模式》,北京:法律出版社,2008年,第1 页。 〔7〕樊崇义、夏红:《刑事诉讼法学研究方法的转型———兼论在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中使用实证研究方法的意义》,《中国刑事法杂志》2006 年第6 期。 〔8〕〔9〕孙正聿:《哲学通论》,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98 年,第147、92 页。 〔10〕陶髦:《刑事诉讼法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第14-15 页。 〔11〕张文显、于宁:《当代中国法哲学研究范式的转换———从阶级斗争范式到权利本位范式》,《中国法学》2001 年第1 期。 〔12〕〔13〕弗里德曼:《美国法律史》,苏彦新等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7 年,第2、3 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