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1 ›› Issue (1): 69-75.

• 经济理论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经济运行规则-动态平衡态势论

谭长贵   

  1. 常德师范学院,湖南常德4415000
  • 收稿日期:2000-09-21 出版日期:2001-01-15 发布日期:2018-11-06
  • 作者简介:谭长贵(1954-),男,湖南常德人,副编审,主要从事动态平衡态势理论与实践研究。

  • Received:2000-09-21 Online:2001-01-15 Published:2018-11-06

摘要: 经济运行规则表现为经济运行系统内各相关因素相互作用至彼此容纳而形成的动态平衡态势。经济形态的演进、市场经济对计划经济的逐步取代以及中国和俄罗斯经济改革的成与败,从理论和实践两个角度支撑了这一理论的成立.动态平衡态势理论与一般均衡分析方法的根本区别在于它们所支撑的理论依据不同,后者以牛顿力学作为理论依据;前者则以量子力学作为理论依据,它服从测不准原理而呈统计规律。市场经济通过市场机制实现社会资源配置的最优化和效率的最大化是遵循了动态平衡态势规则。动态平衡态势既是经济呈良性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评判一种经济模式是否先进的标准。

关键词: 经济运行规则, 动态平衡态势, 市场机制, 合力

中图分类号: 

  • F012

〔1〕丁冰.现代西方经济学说〔M〕.北京: 中国经济出版社,1995.
〔2〕谭长贵.法的哲学内涵-动态平衡态势论〔J〕.法律科学,2000,(4).
〔3〕王国成.从一般均衡到对策均衡: 经济学的世纪抉择〔J〕.天津社会科学,2000,(1): 55-59.
〔4〕易宪容.新制度经济学与中国经济研究〔J〕.社会科学战线,2999,(6); 25-32.
〔5〕刘兰兮.俄罗斯经济考察报告〔J〕.经济学动态,2000,(2): 51-54.
〔6〕陈振明.非市场缺陷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公共选择和政策分析学者的政府失败论〔J〕.中国社会科学,1998,(6): 89-105.
[1] 薛晓芳, 严兴文. 互补与包容: 多元文化形态格局的建设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37-39.
[2] 李希秋. 市场机制规范运作中的道德底蕴与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4): 36-39.
[3] 李新安. 中国区域市场化差异的经济效应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3): 78-82.
[4] 雷锐. "五四"小说现代化的轨迹与特点[J]. 社会科学辑刊, 2002, 0(3): 160-16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