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2 ›› Issue (3): 124-127.

• 古史新论 • 上一篇    下一篇

清代满族"哈拉"、"格布"的来源与演变

李学成   

  1. 辽宁社会科学院历史所,辽宁沈阳110031
  • 收稿日期:2002-02-22 出版日期:2002-05-15 发布日期:2018-10-31
  • 作者简介:李学成(1972-),男,辽宁锦州人,主要从事满学、清史研究。

  • Received:2002-02-22 Online:2002-05-15 Published:2018-10-31

摘要: 满族的"哈拉"(满语,汉泽为"姓")和"格布"(满语,汉泽为"名")在清代有着不同的来源与变化。其中"哈拉"有700个左右,或沿用旧的"哈拉",或以地名为"哈拉",或以部落名为"哈拉",或以父祖名字的第一音节作为"哈拉",也有的满族因分居、承嗣、迁徙异地、皇帝赐姓等原因改变了自己的"哈拉"。满族入关后,"哈拉"也随着地域的变迁而发生了变化,逐步变成了单字的姓,有的是来自多音节的首音的谐音,有的是把原有的"哈拉"意译,也有的既是意译又属谐音改姓。满族人不直接称呼长辈的"格布",往往在其"格布"的后面加上称谓。满族初兴,其人多用与渔猎有关的词作"格布";入关之后,满族人又多以身体的特征来作为自己的"格布";随着清王朝的发展,满族人多用平安、吉祥意思的词作"格布"。到了康、乾时期,很多满族人开始用汉姓、汉名,至清末则更加普遍。

关键词: 满族, 清代, "哈拉", "格布", 来源与演变

中图分类号: 

  • K249

〔1〕刘庆华. 满族姓氏述略〔J〕. 民族研究, 1983,(1) : 66.
〔2〕皇朝通志: 氏族: 卷2〔M〕.
〔3〕清史稿: 卷228〔M〕.
〔4〕〔6〕金启.满族历史与文化简编〔M〕. 沈阳: 辽宁民族出版社, 1992. 87.
〔5〕寄信档: 第134号〔Z〕.
〔7〕清稗类钞: 第5 册〔M〕. 北京: 中华书局, 1984.2160.
[1] 董江爱. 清代基层政治生态的变迁逻辑及启示——基于官、绅、民利益博弈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48-155.
[2] 佟大群. 清代朱子学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5): 179-185.
[3] 李帆. 罗振玉与清代学术史研究--以《本朝学术源流概略》为核心的探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00-105.
[4] 王成. 清初文人方象瑛交游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82-88.
[5] 赵轶峰. 世界大变迁与明清中国——对现代早期东西方历史进程的再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43-152.
[6] 王欣睿,张福贵. 埋藏于历史深处的文化基因——我国鹰猎文化的内在意涵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60-64.
[7] 杜桂萍, 于金苗. 清初遗民作家金俊明生平著述行迹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186-195.
[8] 李学成. 清初满族婚俗特征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137-141.
[9] 李学成. 满族八大家与八大姓新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52-155.
[10] 关亚新. 清代辽西地区的毡帽制造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75-177.
[11] 杜桂萍. 论蒋士铨与乾嘉时期戏曲家的交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219-226.
[12] 张静. 清人对元好问论诗绝句的仿效及其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207-210.
[13] 晁中辰. 清代有“康乾盛世”,为何没有近代工业———以清前期高利贷为研究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94-198.
[14] 刘中平. 满族婚俗考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99-203.
[15] 胡建次. 清代词学批评视野中的词境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65-17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