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贵中华、贱夷狄的"华夷之辨"观念,是中国古代居统治地位的民族观,这一观念对曾占据中国半壁河山的金王朝产生了重大影响,并且随着金朝与汉族王朝交往的增多,其华夷观也发生了相当大的演化。大体而言,由于受汉文化影响的加深以及自身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金朝由耻为"夷狄"转向自认为"华",贬斥南宋及其它政权为"夷狄"。最后,为确定自己的正统地位,发起了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德运之议。
中图分类号:
〔1〕刘宝楠. 论语正义: 卷三八佾〔M〕.北京: 中华书局. 〔2〕陈准. 北风扬沙录〔A〕. 傅朗云. 金史辑佚〔C〕.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 〔3〕〔22〕许亢宗.宣和乙巳奉使金国行程录〔A〕. 赵永春. 奉使辽金行程录〔C〕.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1995. 〔4〕张汇.金节要〔A〕. 傅朗云. 金史辑佚〔C〕. 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 〔5〕金史: 卷八四: 耨怨温敦思忠传〔M〕. 〔6〕张棣. 正隆事迹记〔A〕. 傅朗云. 金史辑佚〔C〕.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 〔7〕佚名.中兴御侮录: 卷上〔A〕.粤雅堂丛书: 第13集〔C〕. 〔8〕范成大. 揽辔录〔A〕. 傅朗云. 金史辑佚〔C〕.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90. 〔9〕陈亮集: 卷二: 中兴论〔M〕. 北京: 中华书局,1974. 〔10〕金史: 卷一○八: 胥鼎传〔M〕. 〔11〕大金集礼: 卷四: 追加谥号下〔M〕. 四库全书本. 〔12〕柴德赓. 四库提要之正统观念〔A〕. 史学丛考〔C〕. 北京: 中华书局, 1982. 199. 〔13〕岳柯. 鄂国金佗粹编: 卷一九五: 岳祠盟记〔M〕.北京: 中华书局点校本. 〔14〕大金德运图说〔M〕. 四库全书本; 陈学霖. 中国史上之正统论: 金代德运议研究〔M〕. 西雅图: 华盛顿大学出版社, 1984; 宋德金. 正统观与金代文化〔J〕. 历史研究, 1990, (1) . 〔15〕〔16〕赵秉文. 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卷一四: 蜀汉正名论〔M〕.丛书集成初编本. 〔17〕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卷一八: 宣宗哀册〔M〕. 〔18〕闲闲老人滏水文集: 卷一○ (上): 章宗尊号表〔M〕. 〔19〕李纯甫.楞严经解序〔M〕.四库全书本. 〔20〕元好问. 遗山集: 卷十一〔M〕.四部丛刊初编本. 〔21〕翁方纲. 石州诗话: 卷七之五: 元遗山论诗三十首〔M〕. 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 1981. 〔23〕黄淮, 杨士奇. 历代名臣奏议: 卷八四: 经国〔M〕. 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9影印. 〔24〕洪皓. 松漠纪闻〔A〕. 翟立伟. 长白丛书初集〔C〕. 长春: 吉林文史出版社, 1986.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