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劳动者)的因素是关键。在人的各方面素质中,道德素质是最基本的。道德问题覆盖了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个体道德素质的优劣关系到劳动者以何种精神状态投入到生产过程;群体道德素质的高低则直接影响到社会政治、经济的稳定和发展,从而对生产力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良好的社会公德是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障,高尚的职业道德是生产力发展的强大动力,家庭美德为生产力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提高人的综合性道德素质,必将使生产力的发展出现新的飞跃。
中图分类号:
〔1〕列宁全集: 第36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1985. 346.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1 卷〔M〕. 北京: 人民出版社, 1972. 18. |
[1] | 王立. 生活的意义与道德的边界约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6): 5-11. |
[2] | 谭顺. 生产力与消费力矛盾运动——马克思解析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第五种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38-46. |
[3] | 叶冲. 从天使到魔鬼:社会实在论视角下的黑客形象变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110-114. |
[4] | 谢永康. 康德实践理性概念及其两种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60-169. |
[5] | 王世涛, 靳业葳. 税收的价值选择:以道德价值为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73-78. |
[6] | 〔加〕罗伯特·韦尔. 作为道德哲学家的马克思——马克思的道德观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5-9. |
[7] | 王立. 应得与责任——基于道德主体视角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4): 187-193. |
[8] | 高广旭. 论现代政治的信任难题及其破解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8-23. |
[9] |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11. |
[10] | 卫知唤. 异质的正义体系:“基本善”与“可行能力”再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4. |
[11] | 杨晓伟. “化性起伪”中的政治诉求——荀子伦理政治思想中的难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20-24. |
[12] | 卫知唤. 异质的正义体系:“基本善”与“可行能力”再比较——罗尔斯有效回应了阿玛蒂亚·森的批评吗?[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25-32. |
[13] | 路强. 环境伦理的道德形而上学基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2): 11-16. |
[14] | 宫瑜. 现代道德共识的可能性及其限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19-23. |
[15] | 王贤卿. 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建设的多重维度探析——基于传统、现代与后现代的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6): 24-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