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3 ›› Issue (1): 155-164.

• 诗学研究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学传统与文化传统

姚文放   

  1. 扬州大学人文学院,江苏扬州225002
  • 收稿日期:2002-05-30 发布日期:2018-10-26
  • 作者简介:姚文放(1949-),男,江苏泰兴人,教授,博士生导师,常务副院长,主要从事文艺学、美学研究。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当代性与文学传统的重建”项目(02BZW003)

  • Received:2002-05-30 Published:2018-10-26

摘要: 20世纪80年代以来, 文学研究向文化研究的转折使得文学理论获得了拓展,也遭遇了困惑, 从而凸现了文学研究与文化研究之间的天然矛盾。这一矛盾来自文学与文化的差别, 最终通向文学传统与文化传统的歧异。首先, 文学传统主要寄寓于文学文本之中, 表现为文本形态; 文化传统则主要隐含在日常生活之中, 表现为实际生活形态。其次, 古往今来围绕着文学一直表现出建立学科范型的热情; 文化却不仅不抱这种热情, 相反地倒是反对生硬地进行学科设定的。再次, 文学历来是作为象征符号、以象征形态间接参与社会历史; 文化则在很大程度上转向了实践活动、以现实形态直接介入社会历史。这种种歧异决定着文学与文化不能相互替代、有所偏废, 文化将继续存在下去, 文学也永远不会泯灭。文学研究也不会因文化研究的登堂入室而被废黜、被放逐, 人们有充分的理由将文学研究进行到底。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文学传统, 文化研究, 文化传统

中图分类号: 

  • I0

〔1〕利维斯. 大众文明与少数人文化〔A〕. 雷蒙<sup>。</sup>威廉斯. 文化与社会〔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326.<br /> 〔2〕〔3〕雷蒙<sup>。</sup>威廉斯. 文化与社会〔M〕.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1. 328, 329.<br /> 〔4〕瓦莱利. 纯诗〔A〕. 现代西方文论选〔C〕.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3. 27-29.<br /> 〔5〕吉姆<sup>。</sup>麦克盖根. 文化民粹主义〔M〕. 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 2001. 23, 22.<br /> 〔6〕论语正义注〔M〕.<br /> 〔7〕华伦斯坦, 等. 开放社会科学: 第一章〔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7.<br /> 〔8〕雷内<sup>。</sup>韦勒克. 比较文学的名称与性质〔A〕. 孙景尧. 新概念新方法新探索--当代西方比较文学论文选〔C〕. 桂林: 漓江出版社, 1987. 69-71.<br /> 〔9〕白居易. 读张籍古乐府〔Z〕.<br /> 〔10〕布瓦洛. 诗的艺术〔A〕. 西方文论选: 上卷〔C〕.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79. 290.<br /> 〔11〕Michel Foucault. The Archaeology of Know ledge and the Discourse on Language〔M〕. New York: Pantheon, 1972. 224.<br /> 〔12〕布赖恩<sup>。</sup>斯托克. 历史的世界, 文学的历史〔A〕. 文学理论的未来〔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 97.<br /> 〔13〕陶东风. 文化研究对于文学理论的挑战〔A〕.文学前沿(2) 〔C〕. 北京: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94.<br /> 〔14〕希利斯<sup>。</sup>米勒. 文学理论在今天的功能〔A〕.拉尔夫<sup>。</sup>科恩. 文学理论的未来〔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122.<br /> 〔15〕理查德<sup>。</sup>约翰生. 究竟什么是文化研究〔A〕.罗钢, 刘象愚. 文化研究读本〔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0. 31-32.<br /> 〔16〕〔22〕特里<sup>。</sup>伊格尔顿. 文学原理引论〔M〕. 北京: 文化艺术出版社, 1987. 239-240, 253.<br /> 〔17〕〔18〕雷蒙<sup>。</sup>威廉斯. 文化分析〔A〕. 罗钢, 刘象愚. 文化研究读本〔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0. 125-126, 130.<br /> 〔19〕华伦斯坦, 等. 开放社会科学〔M〕. 北京: 三联书店, 1997. 69.<br /> 〔20〕沃尔夫冈<sup>。</sup>伊塞尔. 走向文学人类学〔A〕. 拉尔夫<sup>。</sup>科恩. 文学理论的未来〔C〕.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3. 277.<br /> 〔21〕H. M . 布洛克. 文化人类学与当代文学批评〔A〕. 周宪, 等. 当代西方艺术文化学〔C〕.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88. 293.
[1] 毛宣国. 经学阐释背景下的孔颖达诗学理论及其地位[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65-176.
[2] 于雪棠. 儒道两种视角的“在宥”阐释——兼及文本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77-185.
[3] 程勇. 论理学文论话语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186-192.
[4] 殷学国. 正名与正谊:"母题"观念的中西形态与方法衍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85-194.
[5] 张江. 文学理论的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77-183.
[6] 陈军. 自由哲学与文类规则:萨特文类观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84-189.
[7] 章辉. 论文艺与政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4): 168-175.
[8] 高山奎. 政治哲学的“古今”之辩——施特劳斯与科耶夫的三个理论歧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27-32.
[9] 袁立国. 生产方式的正义:马克思正义论的存在论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33-38.
[10] 赵儒煜,阎国来. 产业脆弱性对欧债危机的作用机理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00-108.
[11] 祁志祥. 明代曲学中的本色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6): 171-177.
[12] . 文学理论的未来与中国文化诗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4): 142-149.
[13] . “武器论”:1930年代中国左翼电影观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217-220.
[14] . 构建不同于西方诠释学的新诠释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2): 178-187.
[15] 高楠. 从命运神坛走下来的历史生存——就当下文学的工人生活写作而重读《共产党宣言》[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192-19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1] 田洁. 如何理解“朋友作为另一个自身”[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 .
[2] 卢军. 极富柔情的孤独的斗士——汪曾祺眼中的鲁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2 -3 .
[3] 徐晓芳,刘春年. 中美应急网站文化差异分析——基于中美在线应急网站的测评与比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4 .
[4] 程广云. 政治的形而上学和实践哲学——从毛泽东的“两论”到邓小平的“三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5 -11 .
[5] 刘森林. 焦虑:《启蒙辩证法》的主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5 -9 .
[6] 崔秋锁. 论马克思价值观的哲学思想前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4 -19 .
[7] 任常青.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农”理论的创新和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25 -34 .
[8] 任保平. 新时代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变化及其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35 -43 .
[9] 郭冠清. 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理论创新[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44 -54 .
[10] 何文炯. 我国现行社会保障收入再分配的机理分析及效应提升[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5): 55 -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