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4 ›› Issue (2): 169-171.

• 学人论坛 • 上一篇    下一篇

价值的绝对性与象征性

杨桂森   

  1. 中山大学,广东广州510275
  • 出版日期:2004-04-20 发布日期:2004-04-20
  • 作者简介:杨桂森( 1962- ) ,男,江西南昌人,博士研究生,副教授,主要从事价值哲学研究。

  • Online:2004-04-20 Published:2004-04-20

摘要: 〕绝对价值深藏在社会生活之中;尽管有时它被个人主义的表现欲和工具化的社会歌颂的形象所遮蔽,但它仍然是道德之源。绝对价值是通过人的象征意义来展示精神世界和人生价值的,也通过象征性给社会树立一个标识、典范和公众形象;象征是人类精神价值的显现和形象化。

关键词: 价值, 绝对性, 象征性, 道德根源

中图分类号: 

  • B018

〔1〕〔4〕〔5〕〔6〕〔7〕查尔斯· 泰勒. 自我的根源: 现代认同的形成〔M〕. 南京: 译林出版社, 1978. 720, 734
2 731, 742.
〔2〕〔3〕帕斯卡尔. 思想录〔M〕. 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7. 313, 300.
[1] 刘刚 杜爽. 我国人工智能科技产业发展动力机制的区域比较研究——基于北京市、杭州市和深圳市智能企业样本的价值网络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07-117.
[2] 马得懿. 无人岛屿建设融资法律机制与中国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195-205.
[3] 赵磊. 马克思的价值范畴何以客观?[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9-28.
[4] 张正光. 重大疫情防控中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四维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3): 184-191.
[5] 孙民. 马克思实践批判的价值旨趣及其当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46-52.
[6] 张云飞.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论基础——从“内在价值”到“生态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14.
[7] 赵玉. 价值范式:“恰当自然审美”的理论重构与新方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1-58.
[8] 张曙光. 主体性价值论的建构及其超越——价值哲学的问题意识及学术进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5-14.
[9] 刘进田. 40年来中国价值哲学的思维特征及其时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4): 15-22.
[10] 赵秀玲. 乡村善治中互联网运用及其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75-183.
[11] 何善蒙. 现实批判与价值重建:阳明的知行合一及其现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27-37.
[12] 李武装. 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价值哲学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2-16.
[13] 沈湘平. 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人类共同价值的几点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5-10.
[14] 袁祖社. “五大发展理念”与人类生存方式的根本变革——人类“发展悖论”和“发展异化”难题之时代性破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3): 11-16.
[15] 朱健刚. 社会企业在当代中国的阶段定位与价值取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69-77.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