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4): 154-159.

• 清代国家与社会 • 上一篇    下一篇

晚清地方城市治安管理制度与运作脱节之分析

杨发源1, 刘敏2   

  1. 1.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四川成都610064;
    2.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山东济南250100
  • 收稿日期:2007-04-12 出版日期:2007-07-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杨发源(1979-),男,山东莱州人,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城市史研究;刘敏(1956-),男,山东济宁人,主要从事晚清社会史研究。

  • Received:2007-04-12 Online:2007-07-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管理制度与实际运作之间脱节是古代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 清代城市管理过程中也存在类似现象。清代地方城市管理制度受到政治体制的制约, 而管理执行者素质低下、敷衍塞责, 导致晚清地方城市治安管理制度与管理运作在一定程度上的脱节。

关键词: 晚清, 地方城市, 治安管理

中图分类号: 

  • K25

〔1〕任启运.与胡邑侯书〔A〕.清经世文编:卷23〔C〕.
〔2〕孝里六甲赵光宇具禀捕差杨福等串通惯贼痞匪纵窃分肥案〔Z〕.四川省档案馆藏巴县档案, 6-5-3-242 .
〔3〕山东师范大学历史系.清实录山东史料选(中)〔M〕.济南:齐鲁书社, 1984 .907 .
〔4〕护理重庆府行巴县奉各宪札饬严禁结盟烧香拜把嗣后查明有无绅粮书差等结盟按季出售〔Z〕.四川省档案馆藏巴县档案, 6-5-5-655 .
〔5〕小观音场区正徐乘基等禀恳严究巡警王仲奎等违禁聚赌〔Z〕.四川省档案馆藏巴县档案, 6-7-4-552 .
〔6〕署桂抚张通饬广西各路统兵大员及营哨官军营规则文〔A〕.四川官报:第3 册:公牍〔C〕.1908 .4 .
〔7〕巴县志(民国):卷17" 保甲团练"〔M〕.
〔8〕〔14〕〔15〕〔34〕瞿同祖.清代地方政府〔M〕.北京:法律出版社, 2003 .254-255 , 280 , 312 , 108 .
〔9〕四川省团练保甲总局札巴县通饬认真整顿团练编练保甲办理各防以禁奸宄并将办理情形禀报查考〔Z〕.四川省档案馆藏巴县档案, 6-7-3-372 .
〔10〕皇朝政典类纂:卷338" 团练"〔M〕.
〔11〕大清律例:卷4" 总类"〔M〕.
〔12〕清史稿:卷142" 刑法一"〔M〕.
〔13〕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M〕.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3 .55 .
〔16〕周询.芙蓉话旧录〔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 1987 .17 .
〔17〕何一民.近代中国城市发展与社会变迁(1840-1949)〔M〕.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4 .262 .
〔18〕王笛.成都公共空间、下层民众与地方政治(1870-1930)〔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6 .195 .
〔19〕拟办警察〔A〕.四川官报:第19 册:新闻〔C〕.1905 .5 .
〔20〕韩廷龙, 等.中国近代警察史(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1999 .217 .
〔21〕傅崇矩.成都通览〔M〕.成都:成都时代出版社, 2006 .92 .
〔22〕陶元.搜捕盗贼责成文武议〔A〕.清经世文编:卷75 〔C〕.
〔23〕〔31〕〔32〕四川省档案馆, 四川大学历史系.清代乾嘉道巴县档案选编(下)〔M〕.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 1996 .444 , 347 , 442 .
〔24〕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5"户口一"〔M〕.
〔25〕清朝文献通考:卷201"刑七"〔M〕.
〔26〕秦宝玑.弭盗策〔A〕.清经世文编续编:卷80〔C〕.
〔27〕许倬云.历史分光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8 .11 .
〔28〕王树槐.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江苏省1860-1916〔M〕.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84 .293 .
〔29〕巡警代差〔A〕.四川官报:第29 册:新闻〔C〕.1905 .4 .
〔30〕尹耕云.胥吏论一〔A〕.清经世文编续编:卷28 〔C〕.
〔33〕清朝文献通考:卷21"职役一"〔M〕.
〔35〕〔36〕巴县遵札造呈光绪元年分正佐各衙门现设官役姓名清册〔Z〕.四川省档案馆藏巴县档案, 6-6-2-114 .
〔37〕清朝续文献通考:卷213" 兵十二"〔M〕.
〔38〕请饬各省将绿营兵弁挑设巡警折〔A〕.退耕堂政书:卷3〔C〕.
[1] 周向阳. 晚清西北内陆地区流动人口的法律生活——以《樊山判牍》为中心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3): 147-155.
[2] 鲍国华. 作为方法的报刊--晚清报刊文献与中国小说转型研究的可能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3): 167-172.
[3] 董丛林. 天津教案后《传教章程八条》的筹议与夭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5): 126-132.
[4] 夏维奇. 晚清民国电报业人事管理制度的现代趋向(1880—1937)[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2): 115-123.
[5] 杜桂萍,马丽敏. 经学思维与俞樾戏曲创作[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90-199.
[6] 李孝迁. “制造国民: 晚清历史教科书的政治诉求[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56-162.
[7] 夏维奇. 郭嵩焘与西方电报文明[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171-175.
[8] 祖金玉, 闫夏. 早期驻外使节与晚清海防近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59-162.
[9] 夏维奇. 晚清电报保密制度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4): 113-118.
[10] 杨发源. 晚清胶东城市发展变迁中的奉天因素[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151-155.
[11] 向中银. 论晚清时期外籍雇员的构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30-135.
[12] 肖俊生. 晚清酒税政策的演变论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150-155.
[13] 刘中树. “五四精神”与中国新文学[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2): 160-170.
[14] 史革新. 从"汉宋鼎峙"到"汉宋合流"--兼论晚清汉宋学关系[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5): 143-151.
[15] 马鸿. 晚清留美教育潮流的嬗变--从美国对待我国留学生态度的视角再思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160-16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