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07 ›› Issue (4): 32-35.

• 正义问题的当代视角 • 上一篇    下一篇

试论哈贝马斯社会交往行动理论的得与失

焦明甲   

  1. 长春大学人文学院,吉林长春130032
  • 收稿日期:2007-03-30 出版日期:2007-07-15 发布日期:2018-11-15
  • 作者简介:焦明甲(1973-),男,吉林榆树人,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

  • Received:2007-03-30 Online:2007-07-15 Published:2018-11-15

摘要: 在批判近代主体主义理性实践观的过程中, 哈贝马斯以" 社会交往" 、" 对话" 等概念为核心, 建构了关于社会历史发展本质的社会交往行动理论学说, 在理性走向衰落的时代重铸了理性的权威。然而, 这样一种理论却因为"纯粹理性" 的理想, 再次重蹈西方传统物性逻辑的覆辙, 沦落为形而上学理性说教。

关键词: 哈贝马斯, 社会交往行动理论, 马克思实践论

中图分类号: 

  • B516.5

〔1〕〔2〕〔3〕〔4〕哈贝马斯.现代性的哲学话语〔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4 .352 , 376, 376 , 374 .
〔5〕〔9〕高清海." 人" 的哲学悟觉〔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 2004 .228 , 229 .
〔6〕高清海.高清海哲学文存:第4 卷〔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1997 .3 .
〔7〕哈贝马斯.社会交往行动理论:第1 卷〔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4 .375 .
〔8〕哈贝马斯.后形而上学思想〔M〕.南京:译林出版社, 2001 .18 .
[1] 刘奕, 芮晓松. 话语有效性主张与话语伦理——会话增量的语言哲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75-79.
[2] 马俊领, 刘卓红. 重构唯物史观的两种学统及其张力———以哈贝马斯和埃尔斯特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3): 8-11.
[3] 李嘉美. 论哈贝马斯对后形而上学的阐释[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3): 36-38.
[4] 王晓升. 正义制度建构中道德因素的作用———罗尔斯和哈贝马斯方案剖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1): 18-22.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