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2): 192-196.

• 当代中国美学建构 • 上一篇    下一篇

重建文学批评学科与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徐可超   

  • 出版日期:2010-03-15 发布日期:2018-11-16
  • 作者简介:徐可超, 1968年生, 文学博士, 辽宁大学文学院副教授(辽宁沈阳110036)。

  • Online:2010-03-15 Published:2018-11-16

摘要: 当代文论“失语症”与文论学科秩序的不合理有一定关系。在文论学科中, 文学批评与文学理论主从关系倒置, 且缺少实际的批评, 造成了文论实践性的贫弱。重建文学批评学科是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的先决条件。“古代文论现代转化”的一个误区, 是试图把属于“相似性”知识型的诗意话语转化为“再现性”知识型的理论话语。重建文学批评学科, 可以为“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提供既合理又现实的场域;同时“古代文论的现代转化”, 能够把古代文论的实践品格输入当代文论, 促进文学批评学科的重建。

关键词: 文学批评, 文学理论, 古代文论

中图分类号: 

  • I206

〔1〕蒋述卓、闫月珍:《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学术活动评述》, 《福州大学学报》2002 第1 期.
〔2〕福柯:《词与物》, 莫伟民译,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1 年,第6页.
〔3〕刘若愚:《中国文学理论》, 杜国清译, 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 2006 年, 第1 页.
〔4〕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34 年,第2页.
〔5〕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9年, 第1页.
〔6〕罗根泽:《中国文学批评史》, 北京:中华书局, 1962 年, 第7页.
〔7〕维特根斯坦:《文化与价值》, 黄正东、唐少杰译,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1987 年, 第69页.
〔8〕王运熙、杨明:《中国文学批评通史· 魏晋南北朝卷》,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96 年, 第330页.
[1] 赖大仁. 当代文学阐释论研究中的“本体阐释”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70-178.
[2] 孙文宪. “艺术生产”视域中的文学批评——释意场域的构建与批评的生产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183-191.
[3] 姚文放. 在精神领域进行的意义生产——伊格尔顿的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77-189.
[4] 李春青. 论中国古代文学阐释的生产性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190-201.
[5] 阎嘉. 当代西方生产性文学批评理论的缘起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2): 202-212.
[6] 吴光兴. 隋唐五代文学理论研究的反思与前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1): 8-10.
[7] 黄念然. 论"十七年"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中国化探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2): 13-20.
[8] 夏中义. 苏联模式与郭绍虞“学科变异”——对1959年版“中国文学批评史”作思想史解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22-130.
[9] 何旺生. 论郭绍虞的“保存古人的面目”——作为一种诠释范式[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41-147.
[10] 章建文. 清初文学批评语境下张英的文学观——以《御选古文渊鉴》为中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6): 167-173.
[11] 张江. 文学理论的未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77-183.
[12] 范永康. 复杂性思维模式下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方法的当代变革——以弗雷德里克·詹姆逊为例[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4): 152-157.
[13] 姚文放. 文学理论的话语转向与福柯的话语理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47-156.
[14] 高楠. 文学理论扩容与文论的领域属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157-162.
[15] .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5-180.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