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0 ›› Issue (5): 156-163.

• 辽海书镜 • 上一篇    下一篇

屈辱与认同之间:清末民初国人眼中的德国形象———以胶澳租借地为中心

曲晓雷   

  • 出版日期:2010-09-15 发布日期:2018-11-29
  • 作者简介:曲晓雷, 1983年生, 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研究生(上海200433)。

  • Online:2010-09-15 Published:2018-11-29

摘要: 清末民初时期媒体和民众所认识的德国一直在被统治的“屈辱”与“认同”的两端游移。德国对青岛城市现代化因素的塑造, 表现在交通、建筑、卫生以及生活方式诸方面并构成青岛城市优越感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国人在构建德国形象时所表现的矛盾, 绝不仅仅归因于现代性因素的影响, 对寻求民族自强之路的渴求、德人统治方式对于原有社会秩序的力求维持、各阶层之间的利益博弈以及与日本占据时期统治方式的对比等因素亦至关重要。

关键词: 胶澳租借地, 现代化, 德国形象

中图分类号: 

  • K25

〔1〕〔16〕魏镜:《青岛指南》, 青岛:平民书店, 1933年,第1、1页.
〔2〕《胶州消息》, 青岛市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青岛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德国侵占胶州湾史料选编(1897— 1898)》,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7年, 第486页 青岛市博物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青岛市社会科学研究所编:《德国侵占胶州湾史料选编(1897— 1898)》,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7年, 第486页.
〔3〕棣利斯:《帝国海军署接管后胶州湾的局势》(1898 年2 月15日), 余凯思:《在“ 模范殖民地” 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1897— 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 孙立新译,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第260页 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1897— 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 孙立新译,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 年, 第260页.
〔4〕〔53〕谋乐:《青岛全书》, 青岛:青岛印书局, 1912年, 第7、7页.
〔5〕〔19〕〔36〕〔38〕〔67〕抚瑟:《青岛回顾记》, 《新游记汇刊》卷10, 上海:中华书局, 1921年, 第20 -21、17、17、32、18页.
〔6〕〔21〕〔25〕〔44〕〔56〕〔61〕〔63〕赵琪修、袁荣叟纂:《胶澳志》, 沈云龙主编:《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第31 辑, 台北:文海出版社, 1969 年, 第48 -49、52、58、1259、435 -436、231、376 页.
〔7〕〔10〕《胶澳发展备忘录· 司法》(截止到1898 年10 月底),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 〈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年, 第10、10页.
〔8〕《青岛华人的惨状》, 中国史学会济南分会编:《山东近代史资料选集》,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59年, 第126 -127页.
〔9〕《总署收守备陈廷威禀· 谨将改装商人潜赴山东胶州青岛密探德人事情详缮略节敬呈》, 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初四日(1898 年2月24日), 中国近代史资料汇编:《胶澳专档》(光绪二十三年—民国元年), 台北:“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 1991 年, 第250页.
〔11〕故宫博物院明清档案部:《清末筹备立宪档案史料》下册, 北京:中华书局, 1979 年,第858页.
〔12〕陈煜:《清末新政中的修订法律馆———中国法律近代化的一段往事》, 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9年, 第326 -332页.
〔13〕菲尔德:《从埃及到日本》, 约· 罗伯茨:《十九世纪西方人眼中的中国》, 蒋重跃、刘林海译, 北京:中华书局, 2006年, 第26-27 页.
〔14〕〔31〕〔45〕倪锡英:《青岛》, 上海:中华书局, 1936 年, 第123 -124、134 -135、25 -26页.
〔15〕骆金铭:《青岛风光》, 青岛:兴华印刷局, 1935 年, 第3页.
〔17〕彭望芬:《青岛漫游》, 上海:生活书店, 1936 年, 第9页.
〔18〕郁达夫:《青岛、济南、北平、北戴河的巡游》, 《达夫游记》, 上海:文学创造社, 1936年, 第264 -265页.
〔20〕〔23〕百俞:《青岛一瞥》, 《东方杂志》1922年第19 卷第15号, 第99、100页.
〔22〕〔27〕沌谷:《齐鲁旅行记》, 中华书局编:《新游记汇刊》卷12, 上海:中华书局, 1921年, 第13、13页.
〔24〕〔72〕邓平三:《青岛之面面观》, 《东方杂志》1920 年, 第17卷第18号, 第89、99 页.
〔26〕洪深:《留得青山在》, 《太白半月刊》第1 卷第5期.
〔28〕〔57〕〔66〕《胶海关十年报告(1902— 1911 年报告)》,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 北京:档案出版社, 1986 年,第143、62、62页28〕〔57〕〔66〕《胶海关十年报告(1902— 1911 年报告)》, 青岛市档案馆编:《帝国主义与胶海关》, 北京:档案出版社, 1986 年,第143、62、62页.
〔29〕长佛:《津济旅行录》, 江伯训:《中外新游记》卷2, 上海:商务印书馆, 1910年, 第73页.
〔30〕甘永龙:《德人经营青岛之成绩(译美国评论之评论报)》, 《东方杂志》1908年第5卷第7 期, 第24页.
〔32〕〔69〕任银睦:《青岛早期城市现代化研究》, 北京:生活·读书· 新知三联书店, 2007年, 第216、86页.
〔33〕淮阴钓叟:《青岛茹痛记》, 《新青年》第2 卷第3号.
〔34〕〔37〕伧父:《德国之经营胶州湾》, 《东方杂志》1911年第8卷第11 号,第15、11 -15 页.
〔35〕章锡琛:《德国勤朴风气之养成》, 《东方杂志》1916 第13卷第1 号, 第26页.
〔39〕胡凯:《略论清末宪政改革对德国模板的取舍》,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4期.
〔40〕〔43〕〔49〕余凯思:《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 1897— 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 孙立新译,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328、238、258 -269 页40〕〔43〕〔49〕余凯思:《在“模范殖民地”胶州湾的统治与抵抗——— 1897— 1914年中国与德国的相互作用》, 孙立新译, 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 2005年, 第328、238、258 -269 页.
〔41〕谢开勋:《二十二年来之胶州湾》, 上海:中华书局, 1920年, 第115 页.
〔42〕李工真:《德国对华文化政策的开端》, 刘善章、周荃主编:《中德关系史文丛》,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2年, 第216 页.
〔46〕《胶澳租界条约》光绪二十四年二月十四日(1898年3 月6日), 王铁崖编:《中外旧约章汇编》第1 册, 北京:生活· 读书·新知三联书店, 1957年, 第739 页.
〔47〕威廉· C.珂尔比:《1914年前德国在中国》, 刘善章、周荃主编:《中德关系史文丛》, 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2 年, 第332页.
〔48〕拉尔夫· A.诺瑞姆:《德国的租借地胶州》, 刘善章、周荃主编:《中德关系史译文集》,青岛:青岛出版社, 1992 年, 第127页.
〔50〕〔52〕《胶澳发展备忘录· 司法和一般行政管理》(1899年10月— 1900 年10 月),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年, 第95、95页 司法和一般行政管理》(1899年10月— 1900 年10 月),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年, 第95、95页.
〔51〕〔62〕乐水:《青岛闻见录》, 《小说月报》1915 年第6 卷第1号, 第8、9 页.
〔54〕《胶澳发展备忘录· 地产》(1900 年10 月— 1901 年10月),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 〈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年, 第128 页 月— 1901 年10月),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 〈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年, 第128 页.
〔55〕东亚同文会编纂:《支那省别全志· 山东省》, 东京:东亚同文会, 1917 年, 第930 -933 页.
〔58〕汉声:《德国青岛之经营》, 《东方杂志》1913 年第9 卷第12号, 第22 页.
〔59〕杨懋春:《一个中国村庄, 山东台头》, 张雄等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 2001 年, 第204 -205 页.
〔60〕《胶澳发展备忘录· 司法和一般行政管理》(1902 年10月— 1903 年10月),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 〈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 年, 第233页 年10月— 1903 年10月),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 〈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 年, 第233页.
〔64〕周馥:《查看烟台华商及威海胶澳英德两国租借情形折》, 山东省历史学会编:《山东近代史资料》第3分册,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61 年, 第140页.
〔65〕《胶澳发展备忘录· 中国农村居民的从业活动》(1902 年10月— 1903 年10 月),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 年, 第241页 年10月— 1903 年10 月),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 年, 第241页.
〔68〕梁实秋:《忆青岛》, 《雅舍菁华》,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1990年, 第238 -239页.
〔70〕德富苏峰:《游中国偶录》, 《中国漫游记》, 刘红译, 北京:中华书局, 2008 年, 第268 -269 页.
〔71〕王统照:《青岛素描》, 《王统照文集》第五卷, 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1982 年, 第316页.
〔73〕贺昌盛、黄云霞:《被塑造的“他者”———近代中国的美国形象》, 《厦门大学学报》2008 年第2期.
〔74〕《胶澳发展备忘录导言· 第一个十年发展概况》(1906 年10月— 1907 年10 月),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 年, 第478页 年10月— 1907 年10 月), 青岛市档案馆编:《青岛开埠十七年———〈胶澳发展备忘录〉全译》, 北京:中国档案出版社, 2007 年, 第478页.
[1] 郇庆治. 环境政治学视角下的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5-12.
[2] 晏 辉. 中国形态的现代性:事实与价值的双重逻辑——价值哲学的视野[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6): 12-22.
[3] 李海青. 使命驱动型的治理现代化——对中国国家治理现代化的一种审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4): 14-19.
[4] 逄锦聚.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时代价值和理论贡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6): 17-27.
[5] 蒋永穆. 基于社会主要矛盾变化的乡村振兴战略:内涵及路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15-21.
[6] 刘进田. 论以国家治理现代化为核心的新理论体系及其价值旨趣[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9-14.
[7] 赵一红. 论中国特色社会福利现代化——对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的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1): 23-32.
[8] 张兴国, 江敦秀. 论中国道路的普遍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3): 109-117.
[9] 王利民,张国强. 中国民法现代化的传统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5): 87-92.
[10] 詹福瑞,王新芳. 论查慎行的诗学思想渊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65-170.
[11] 张金荣, 杨茜. “后家庭时代的家庭”理论的中国适用性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3): 27-32.
[12] 马俊峰, 乔瑞华. 从“和为贵”的传统理念看中国道路的选择[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1): 27-31.
[13] 惠雁冰. 从港台学界对“样板戏”的评价看真实与遮蔽的另一种形态[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205-208.
[14] 曹彦鹏. 现代化背景中农民与国家的关系———基于豫南陈寨集体化运动中农民政治动员的田野调查[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47-49.
[15] 杨文极. 实用主义研究的现代意义[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24-2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