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对《论语· 学而》中“无友不如己者”一语, 古今注疏多有分歧, 主要有“不交不如自己之友”和“没有不如自己之友”两说, 均未确。从文字学角度对“如”字进行解释, 得出新的结论。
中图分类号:
〔1〕邢 :《论语注疏》, 《十三经注疏》, 北京, 中华书局, 1980年, 第2458页.〔2〕何新:《论语新解》, 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07年.〔3〕朱熹:《四书集注》, 长沙:岳麓书社, 1985 年, 第73页.〔4〕杨伯峻:《论语译注》,北京:中华书局, 2006 年, 第6页.〔5〕康有为:《论语注》, 北京:中华书局, 1984 年, 第9 -10页.〔6〕刘兆伟:《论语通要》,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年, 第9页.〔7〕宿正伯:《道不尽的〈论语〉》, 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 2008年, 第40 页.〔8〕刘宝楠:《论语正义》, 《诸子集成:第一册》, 上海:上海书店影印本, 1986年, 第13 页.〔9〕南怀瑾:《论语别裁》,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7 年, 第34 -35页.〔10〕李泽厚:《论语今读》, 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1997 年, 第37 页.〔11〕许慎:《说文解字》, 北京:中华书局, 1963年, 第262 页.〔12〕段玉裁:《说文解字段注》, 成都:成都古籍书店, 1981年,第656页.〔13〕傅佩荣:《解读论语》,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2007 年, 第7页. |
[1] | 夏中义. 从佚文看《王元化集》的“角色自期”——兼及《王元化晚年谈话录》版本考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143-152. |
[2] | 王正兵, 徐彬. 《袁枚评传》对《子不语》“考辨”错误举隅[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226-228. |
[3] | 王兴文, 左日成. 《二十五史》科学家传误讹考[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69-172. |
[4] | 刘信君. 中国历史文献中有关日本海(鲸海)名称考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171-175. |
[5] | 李湘, 宋春颖, 佟实. 渤海笔架山陆连岛地貌学考辨———对《中国大百科全书》的质疑与商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70-72. |
[6] | 邓淑杰, 傅亚庶. 刘向《列女传》著作体例考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6): 207-210. |
[7] | 孙小玫, 阮航. 《论语》中的"谦"及其现代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03, 0(3): 14-18. |
[8] | 杨树森. "人不知而不愠"新诠--兼论"知"不可训为"举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00, 0(3): 136-14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