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2): 111-114.

• • 上一篇    下一篇

矿区废弃土地补偿研究———基于阜新土地恢复治理分析

张丽艳, 陈余婷   

  • 出版日期:2011-04-20 发布日期:2019-01-21
  • 作者简介:张丽艳,1968 年生,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教授( 辽宁阜新123000) ; 陈余婷,1987 年生,暨南大学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 广东广州510632) 。
  • 基金资助:
    辽宁省教育厅课题( 2009A327); 阜新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项目( [2010]8-15);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公共管理与法学院“求索基金”项目( 2010-7-15)

  • Online:2011-04-20 Published:2019-01-21

摘要: 我国在矿区废弃土地补偿立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补偿主体缺位。借鉴发达国家矿区土地恢复治理的经验,应建立由国家对矿区废弃土地实施补偿的制度,以矿区土地治理法律明确国家即中央政府的责任,设立土地恢复治理基金。以阜新为例,对于矿区废弃土地补偿机制及标准进行研究,探索补偿途径及方式,并提出引入市场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向矿区土地复垦,吸纳下岗工人和农民工参与耕( 林) 地的开发和管护,提高补偿的效率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 矿区废弃土地, 恢复治理基金, 补偿

中图分类号: 

  • C939

〔1〕〔4〕曹霞: 《国外矿产开发中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法律机制管窥》,中国普法网,http://www.legalinfo.gov.cn/index/content/2010-04/23/content_2123155.htm? node = 7879.
〔2〕〔5〕王珊珊: 《美国土地复垦制度及对中国的启示》,《法制与社会》2008 年第1 期。
〔3〕国家林业局: 《全国矿区植被保护与生态恢复情况调研报告( 一) 》,中国环境修复网,http://www.hjxf.net/tech/2008/1124/article_69.html.
[1] 王立. 应得和工资——应得作为分配正义原则的解释性运用[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4): 107-114.
[2] . 房地产征用补偿的组合性均衡评价[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3): 115-119.
[3] . 离婚救济法律制度的创新思路[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1): 52-56.
[4] 汤建龙. 资本主义“功能性整合”与“补偿性消费”批判——安德瑞·高兹当代资本主义批判理论探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4): 26-29.
[5] 郭洁, 赵宁. 利益平衡视野下自然保护区农民利益保护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84-86.
[6] 马静, 胡仪元.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汉江水源地生态补偿资金分配模式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6): 136-139.
[7] 赵爱玲. 创新小额担保贷款管理模式问题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100-103.
[8] 杜甲华. 我国建立惩罚性赔偿制度之理论障碍批判[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66-69.
[9] 宋全成.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失地农民问题及对策---非自愿移民与社会学研究的双重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43-48.
[10] 李志文, 孔峰. 论辽宁省沿海经济带建设中海域使用权收回补偿的立法及完善[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88-90.
[11] 于左, 李连成, 王雅洁. 资源枯竭型城市采煤沉陷区如何走标本兼治之路---阜新采煤沉陷区治理实践与启示[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75-80.
[12] 胡仪元. 区域经济发展的生态补偿模式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7, 0(4): 123-127.
[13] 李俊峰. 征地补偿安置制度透视[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82-85.
[14] 胡仪元. 西部生态经济开发的利益补偿机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2): 81-85.
[15] 陈崇宇. 论鲁迅文学创作中的主体情感补偿[J]. 社会科学辑刊, 2004, 0(2): 184-18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