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文学史上文类之间的关系千姿百态,文类等级是其中“最为活跃的关系”之一。文类等级的发生与一定社会阶段中社会等级的划分、统治阶级意识形态作用以及文学主体一定的文学观念具有密切关系。文学作品存在层次的多维性,带来文类等级标准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使得文类等级对象范围具有开放性,从而最终决定了文类等级构成的历史性和策略性。
中图分类号:
〔1〕Fowler,“Alistair.Genre and the Literary Canon,”New Literary History,vol.11,no.1( 1979) ,p.100. 〔2〕雷?韦勒克、奥?沃伦: 《文学理论》,北京: 三联书店,1984年,第262 页。 〔3〕钱仓水: 《文体分类学》,南京: 江苏教育出版社,1992 年,第37 页。 〔4〕马克思、恩格斯: 《共产党宣言》,《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251 页。 〔5〕马克思: 《资本论》第1 卷第二版跋,《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72 年,第217 页。 〔6〕马克思、恩格斯: 《德意志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 卷,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5 年,第525 页。 〔7〕爱弥尔?涂尔干、马塞尔?莫斯: 《原始分类》,上海: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 年,第89 页。 〔8〕〔11〕挚虞: 《文章流别论》,严可均辑: 《全晋文》( 中) ,卷七十七,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9 年,第819、820 页。 〔9〕〔12〕〔26〕柏拉图: 《理想国》,北京: 商务印书馆,1986 年,第407、98、404 页。 〔10〕〔40〕亚里士多德: 《诗学》,《诗学?诗艺》,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62 年,第16、8、44-46、39 页。 〔13〕汉斯?罗伯特?耀斯: 《审美经验与文学解释学》,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 年,第13-14 页。 〔14〕《四库全书总目》卷一九八,北京: 中华书局,1995 年,第1807 页。 〔15〕俞彦: 《爰园词话?词得与诗并存之故》,唐圭璋: 《词话丛编( 一) 》,北京: 中华书局,1986 年,第399 页。 〔16〕冯煦: 《蒿庵论词?论史达祖词》,唐圭璋: 《词话丛编( 四) 》,北京: 中华书局,1986 年,第3587 页。 〔17〕陆游: 《长短句序》,《陆放翁全集?渭南文集》卷十四,北京: 中国书店,1996 年,第80 页。 〔18〕〔20〕《毛诗大序》,《四库全书?经部?诗序卷上》69 册,毛亨传、郑玄笺、孔颖达疏、陆德明音义,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 年,第4 页。 〔19〕孙希旦: 《经解第二十六》,《礼记集解》卷四十八,北京:中华书局,1989 年,第1254 页。 〔21〕柳冕: 《谢杜相公论房杜二相书》,董诰等编: 《全唐文》卷五百二十七,北京: 中华书局,1983 年,第5354 页。 〔22〕周敦颐: 《周子通书?文辞第二十八》,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年,第39 页。 〔23〕冯梦龙: 《山歌?叙山歌》,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2000年。 〔24〕王守仁: 《阳明传习录》卷一,《象山语录?阳明传习录》,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年,第9 页。 〔25〕狄德罗: 《狄德罗美学论文选》,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第66 页。 〔27〕让?贝西埃等: 《诗学史》,天津: 百花文艺出版社,2002年,第282 页。 〔28〕M.H.艾布拉姆斯: 《镜与灯——浪漫主义文论及批评传统》,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年,第97 页。 〔29〕穆勒: 《诗是什么》,戴维?洛奇: 《二十世纪文学评论( 上) 》,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第33 页。 〔30〕刘若端编: 《十九世纪英国诗人论诗》,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4 年,第5 页。 〔31〕左拉: 《戏剧中的自然主义》,周靖波: 《西方剧论选》,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第436 页。 〔32〕别林斯基: 《别林斯基论文学》,上海: 新文艺出版社,1958年,第200 页。 〔33〕袁宏道: 《丘长孺》,《袁宏道集笺校》卷六,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第284 页。 〔34〕王骥德: 《曲律》,《中国古典戏曲论著集成( 四) 》,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59 年,第160 页。 〔35〕祁彪佳: 《孟子塞五种曲序》,吴毓华: 《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年,第290 页。 〔36〕袁宏道: 《听朱生说水浒传》,《袁宏道集笺校》卷九,上海: 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年,第418 页。 〔37〕李贽: 《童心说》,《焚书?续焚书》,北京: 中华书局,1975年,第99 页。 〔38〕金圣叹: 《贯华堂第六才子书西厢记》( 卷二) ,《金圣叹全集( 三)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年,第10 页。 〔39〕金圣叹: 《贯华堂第五才子书水浒传?序三》,《金圣叹全集( 一) 》,南京: 江苏古籍出版社,1985 年,第9-10 页。 〔41〕坡: 《诗的原理》,伍蠡甫: 《西方文论选》下卷,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年,第496-497 页。 〔42〕姚鼐: 《海愚诗钞序》,沈云龙: 《惜抱轩文集》卷四,台北:文海出版社,1979 年,第101 页。 〔43〕朱禄建: 《缀白裘》七集序,吴毓华: 《中国古代戏曲序跋集》,北京: 中国戏剧出版社,1990 年,第501 页。 〔44〕莫里哀: 《<太太学堂>的批评》,伍蠡甫: 《西方文论选》上卷,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79 年,第284 页。 〔45〕特伦斯?霍克斯: 《结构主义和符号学》,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7 年,第116 页。 〔46〕瓜里尼: 《悲喜混杂剧体诗的纲领》,周靖波: 《西方剧论选》,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第78 页。 〔47〕博马舍: 《论严肃戏剧》,周靖波: 《西方剧论选》,北京: 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年,第205 页。 〔48〕厄尔?迈纳: 《比较诗学: 文学理论的跨文化研究札记》,北京: 中央编译出版社,1998 年,第333 页。 |
[1] | 符杰祥. "写在边缘"--鲁迅及中国新文学手稿研究的理论与问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65-170. |
[2] | 陈军. 自由哲学与文类规则:萨特文类观初探[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6): 184-189. |
[3] | 陈军. 文类作为程式化期待 ——乔纳森·卡勒结构主义诗学与文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4, 0(2): 173-176. |
[4] | 薛勤. 清末民初东北叙事文学的现代文类演进和成就[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6): 219-22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