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2): 209-212.

• • 上一篇    下一篇

试论《商市街》中女性的生命体验

沈巧琼   

  • 出版日期:2011-04-20 发布日期:2019-01-21
  • 作者简介:沈巧琼,1973 年生,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教授( 广东广州510640) 。
  • 基金资助:
    广东外语艺术职业学院2008 年度重点课题( 2008K06)

  • Online:2011-04-20 Published:2019-01-21

摘要: 萧红立足性别立场,在自传体散文集《商市街》中,以纤细的笔触抒写了女性的种种生命体验: 女性苦难、女性在生存困境下的体验与挣扎、女性精神家园的失落。它别辟女性作家的精神世界,显示出独特的生命美学特征和生命真诚意义。

关键词: 《商市街》, 女性, 生命体验

中图分类号: 

  • I206.6

〔1〕萧红: 《萧红小说?生死场》,杭州: 浙江文艺出版社,2000年,第68 页。
〔2〕萧红: 《商市街》,《萧红散文集》,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2 年。
〔3〕骆宾基: 《萧红小传》,哈尔滨: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73 页。
〔4〕舟群: 《心灵的炼狱》,《文艺评论》1993 年第5 期。
〔5〕〔8〕鲁迅: 《娜拉走后怎样》,《鲁迅选集?杂文卷》,济南:山东文艺出版社,1990 年,第54、55 页。
〔6〕〔7〕秋石: 《萧红与萧军》,上海: 学林出版社,1999 年,第239、10 页。
〔9〕钱理群: 《“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十月》1982 年第1期。
[1] 宋全成, 文庆英. 中国老年女性人口的自然特征及社会结构分析——基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的考察[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48-57.
[2] 李宗刚. 民国教育体制与中国现代女性作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6, 0(1): 167-175.
[3] 王焱. 爱丽丝·门罗小说中女性意识的发生与衍变[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1): 187-190.
[4] . 在现代性中开启的中国女性文学批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175-180.
[5] 杨凤. 女性主义视域中社会性别建构的两个向度[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6): 64-67.
[6] 郑光锐. 美国非裔女性文学的魔幻色彩与黑色风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2): 219-222.
[7] 王晓红. 试论《史记》对女性人物精神生态的观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221-223.
[8] 郑光锐. 双重文化下自我认同的嬗变轨迹———当代美国华裔女性作家作品中男性形象解读[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224-227.
[9] 张喜华. 后现代视野中的女性主义文化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5): 54-57.
[10] 石艳春. 日本“满洲移民”中的女性[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70-174.
[11] 张丽杰. 明代编纂刊刻女性文集的选文标准及其目的[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2): 197-200.
[12] 黄万华. "三级跳":战后至1950 年代初期张爱玲的创作变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5): 176-183.
[13] 杨凤. 马克思主义女性主义对阶级范畴的批评与拓展[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2): 22-24.
[14] 刘巍. 现代女性作家对生命本体的探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09, 0(1): 191-195.
[15] 徐海燕. 建构和谐社会中的女性和谐发展———对大众传媒中女性性别意识的审视与反思[J]. 社会科学辑刊, 2008, 0(6): 56-58.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