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5): 35-38.

• 德国哲学再审视 • 上一篇    下一篇

论生态文明的历史进步意义

毛世英   

  • 出版日期:2011-09-15 发布日期:2018-12-18
  • 作者简介:毛世英,1964 年生,辽宁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研究员( 辽宁沈阳110031) 。
  • 基金资助:
    2011 年辽宁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 L11BZX006)

  • Online:2011-09-15 Published:2018-12-18

摘要: 生态文明是面对当代生态危机而问世的一种全新的文明形态,较之工业文明,它在观念和实践等方面都有着后者无可比拟的进步意义。生态文明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是对工业文明错误价值观的彻底纠正,是对作为工业文明本质特征的物本主义的有力克服,是对工业文明造成的各种异化现象的揭示和消除,是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否定、对社会主义的要求和肯定。建设生态文明作为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战略目标,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客观要求,必将使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展现出超越资本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关键词: 生态文明, 工业文明, 两型社会, 人类中心主义, 经济发展方式

中图分类号: 

  • X2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104 页。
[1] 胡友峰. 生态世界观的演进与生态美学的建构[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2): 21-30.
[2] 郇庆治. 环境政治学视角下的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现代化[J]. 社会科学辑刊, 2021, 0(1): 5-12.
[3] 沈满洪, 毛狄. 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建设重要论述及实践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09-115.
[4] 刘静暖. 习近平海洋生态文明思想的经济学分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20, 0(2): 116-124.
[5] 张云飞.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价值论基础——从“内在价值”到“生态价值”[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14.
[6] 赵玉. 价值范式:“恰当自然审美”的理论重构与新方向[J]. 社会科学辑刊, 2019, 0(5): 51-58.
[7] 张云飞. 资本主义生态危机的批判视界[J]. 社会科学辑刊, 2018, 0(2): 49-56.
[8] 郇庆治.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政治哲学基础:方法论视角[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5-10.
[9] 王雨辰. 生态文明的四个维度与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J]. 社会科学辑刊, 2017, 0(1): 11-18.
[10] 曾军. 托多洛夫的结构主义时期为何如此漫长[J]. 社会科学辑刊, 2015, 0(3): 151-157.
[11] 贾根良. 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实质及政策建议[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120-123.
[12] 贺立龙.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含义与动力探析[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3): 91-93.
[13] 白雪飞.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及博弈相容机制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2): 115-117.
[14] 宁光杰. 经济危机背景下的失业与就业[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4): 136-139.
[15] 杜明娥. 生态文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代内涵[J]. 社会科学辑刊, 2010, 0(1): 44-46.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