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科学辑刊 ›› 2011 ›› Issue (6): 246-250.

• 东北边疆古代历史与文化 • 上一篇    下一篇

文学机器的装配: 从福斯塔夫式背景到狄更斯小说

方頠玮, 麦永雄   

  • 出版日期:2011-11-15 发布日期:2018-12-17
  • 作者简介:方頠玮,1988 年生,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研究生; 麦永雄,1955 年生,广西师范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研究所所长,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广西桂林541004) 。
  • 基金资助: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07XWW002)

  • Online:2011-11-15 Published:2018-12-17

摘要: 在经典马克思主义文论中,马克思和恩格斯倡导“莎士比亚化”,其中“福斯塔夫式背景”是他们这一文艺美学思想的重要内容。而在后马克思主义诗学视域中,可以通过德勒兹的文学机器与效果装配的概念,重新审视传统英国文学两座高峰———莎士比亚与狄更斯,对莎翁的“福斯塔夫式背景”与狄更斯小说展开有别于传统定式的文学阐释,从一个富于当代学术意识的审美维度观照惯常被隐匿的景观,凸显德勒兹的文学观所蕴含的哲性诗学力量,启迪我们对经典马克思主义文学观念的开放性理解,从一个侧面拓展与刷新外国文学研究与域外诗学理论的视界。

关键词: 德勒兹诗学, 莎士比亚, 福斯塔夫式背景, 狄更斯小说

中图分类号: 

  • I561.074

〔1〕Cf. Bernd Herzogenrath,Deleuze | Guattari & Ecology,N. Y. :Palgrave Macmillan,2009,pp. 1-4.
〔2〕Deleuze and Guattari,Anti-Oedipus: Capitalism and Schizophrenia,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2000,p. 1.
〔3〕吉尔·德勒兹: 《哲学与权力的谈判———德勒兹访谈录》,刘汉全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1 年,第167、141 页。
〔4〕吉尔·德勒兹、菲力克斯·加塔利: 《什么是哲学?》,张祖建译,长沙: 湖南文艺出版社,2007 年,第495-523 页。
〔5〕See Kenneth Surin,“The Deleuzian Imagination of Geoliterature,”in Ian Buchanan and John Marks ed. ,Deleuze and Literature,Edinburgh University Press,2000. pp. 167-193.
〔6〕北京大学中文系文艺理论教研室编: 《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论文艺》,北京: 人民文学出版社,1980 年,第15 页。
〔7〕〔13〕杰克·林赛: 《最后定评》,罗经国编: 《狄更斯评论集》,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 年,第170、170 页。
〔8〕狄更斯: 《雾都孤儿·作者序》,荣家德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2001 年,第3 页。
〔9〕狄更斯: 《〈大卫·科波菲尔〉作者序》,张谷若译,上海: 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 年,第17 页。
〔10〕赵炎秋: 《狄更斯长篇小说研究》,北京: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 年,第36 页。
〔11〕埃德加·约翰逊: 《狄更斯: 他的悲剧与胜利》,林筠因、石幼珊译,天津: 天津人民出版社,1992 年,第157 页。
〔12〕伊瓦肖娃: 《狄更斯评传》,蔡文显等译,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83 年,第104 页。
〔14〕Cf. Claire Colebrook,Gilles Deleuze,London: Routledge,2002,p. 83.
[1] 王晓华. 论作为人道主义者的奥威尔[J]. 社会科学辑刊, 2011, 0(5): 232-234.
Viewed
Full text


Abstract

Cited

  Shared   
  Discussed   
No Suggested Reading articles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