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解放战争时期, 为了建设巩固东北根据地, 党中央向东北派出两万余名干部, 其中包括众多从事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教育的优秀人才。新中国建立后, 为建设东北工业基地, 党中央又向东北派出大批科技文教人员, 同时广泛建设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和文化设施。这两次大规模的人才派遣, 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文化版图上东北“人文不盛”的局面, 嵌入式地使东北成为工业基地的同时, 也成为科技文教都比较发达的地方。20世纪50年代中后期, 东北的文教人才开始向关内中心地区流失, 改革开放之初和90年代后, 又出现两次较严重的流失现象。在这一背景下, 党和国家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业中, 必须振兴哲学社会科学和文化教育, 而制止人才大规模流失和吸引与培养新人才, 是全面振兴东北的重要环节。
中图分类号:
〔1〕周保昌:《东北解放区出版发行工作的回顾》,沈阳:辽宁人民出版社,1988年,第264-265页. 〔2〕徐澄波:《大连大众书店始末》,《书店工作史料》第三辑,北京:新华书店总店,1987年,第242页. |
[1] | . 立法机制在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扶贫开发博弈关系中的构建[J]. 社会科学辑刊, 2013, 0(5): 79-81. |
[2] | 蔡丽娟, 张芳, 王亚丰. 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文化特征研究[J]. 社会科学辑刊, 2012, 0(1): 47-49. |
[3] | 关蓉晖. 诚信文化建设与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J]. 社会科学辑刊, 2005, 0(4): 103-106. |
|